临安市越剧联谊会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标准的唱腔,精致的道具,临安市越剧联谊会的表演越来越专业,然而更加打动人心的,是他们的责任心,以及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爱。

来到锦南,虽没有见到临安市越剧联谊会成员排练的场景,但有幸见到了临安市越剧联谊会的会长、这支越剧队的组织者——翁建木。

翁建木是杭州临安电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他还在锦城经营着几家房产中介。这个爱好越剧的商界强人,花在越剧联谊会上的心力比花在公司上的还多。几年前,热爱越剧的他在锦南认识了几位同样为戏着迷的越剧爱好者,随即萌发出了创建一支高水平的业余越剧表演团队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不仅把锦南的越剧爱好者召集了起来,还吸纳了许多周边乡镇的越剧好手。

2005年10月,临安市越剧联谊会正式挂牌成立。联谊会目前共有演职人员35人,编剧、导演、演员、乐队各类人员齐全,在演出大型越剧剧目与折子戏的同时,还自编自导,演出了反映当今社会新貌的节目。5年来,联谊会成员自己都不知道已表演了多少场,更不知道花在排练上的时间加起来可以换多少个休息日。但每次表演,现场热烈的气氛和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又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翁建木告诉记者,最初组建这个团队主要是兴趣使然,把唱越剧当成一个业余休闲活动。然而随着表演水平逐渐提升,联谊会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对服装、舞台、灯光、道具布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一个民间组织来说,缺乏补助,联谊会一年要唱3—6本戏,每本戏光是服装费就要近3万元,再加上其他开支,翁建木每年花在表演上的10万元。不仅金钱负担重,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暇照顾自己生意的翁建木,也曾萌生退意,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想退也退不了,我们是一个团队,就像一个家,而我们也不能置戏迷们的要求于不顾,最初的兴趣已经上升到一种责任。”

联谊会成员有的是大巴车售票员,有的在昌化办厂,不同行业不同地方的他们每到排练时间,就从各地赶过来,有的还专门为了排练而请假,并且风雨无阻。在天阳置业有限公司工作的陈菊香饰演小生一角,她告诉记者,联谊会是个团结的队伍,只要有一个人缺席,排练、表演就会“瘫痪”。没有一分工资,得不到一点好处,甚至很多时候会员们还要自掏腰包。尽管如此,每个会员靠着对越剧的热爱和对团队的感情始终坚持排练,努力表演,为戏迷们献上最好的节目。

联谊会的编剧和乐手徐玉文是原锦南街道文化站站长,在联谊会里是个多面手。联谊会每次表演都是自己搭戏台,身兼多职的他在搭戏台时也是必要的劳力,戏台上下,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有一次扛木板,徐玉文不小心被掉下来的一个钉子扎伤了脚掌,疼痛难忍,但还是坚持为表演做好伴奏工作。他说,坚持,其实也不难,因为他和其他会员一样,已经把这个业余活动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