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们儿气十足的胭脂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8月11日,一群帅气的小伙子登上舞台,演绎了久未排演的越剧经典剧目《胭脂》。

对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第一次出演越剧大戏。对越剧界来说,比熊猫还稀少的越剧男演员队伍又添了一支生力军。

“爷们儿”气十足的《胭脂》

当晚的胜利剧院爆满。

观众们的热情不难理解,毕竟,浙江越剧团上一次排演《胭脂》已然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另一个原因是,多数戏迷都是通过茅威涛的电影接触《
胭脂》的,而这一次的《胭脂》不再是纯女性版,挑大梁的是14个小伙子,女演员只有两个。

在女演员占统治地位的越剧舞台上,14个小伙子尽情彰显着他们身上的“爷们儿”气质。

扮相自不必说,小生“鄂秋隼”登场,英气十足,面部轮廓棱角分明,不待开口,男人味已扑面而来。唱腔更不必讲,小官生“吴南岱”张口的瞬间,厚实的男声让听惯了女声越剧的戏迷们掌声雷动。当然,最彰显男人味的还是动作和表情,“丑行”毛大是个好色的泼皮无赖,那色迷迷的表情,那淫邪的语调,若是女演员来演绝对难以企及。还有凶杀现场的打斗戏,动作刚猛利索。

跟女版越剧相比,这委实是一部很“爷们儿”戏,并且,它凭借这一点成功征服的观众。演出结束,掌声如潮。一群老戏迷朝着舞台远远地竖起大拇指。

青春版《胭脂》背后是传承

除了“爷们儿”,还很青春。

14个小伙子都来自浙越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了5年的07越剧男生班,今年刚刚毕业,平均只有21岁,正是青春无敌的年龄。

“把这一版《胭脂》叫青春版,不仅是因为小伙子们正青春,还因为,他们将是新一代的越剧男演员,他们的登场,可能给男女合演越剧带来又一次青春。”浙越团长陶铁斧说。从这个角度看,青春版《胭脂》更大意义在于传承。

《胭脂》是浙
越的经典剧目,分别在1962年和1979年排演过,广受观众赞誉,周恩来总理曾夸它是一个“和《十五贯》媲美的好戏”。时隔30多年重排,浙越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团里名角儿组成的指导小组,对小伙子们一对一教学。团长陶铁斧亲自上阵,指点小伙子们的“手眼身法”。

打磨的过程非常艰苦。陶铁斧是有名的金嗓子,唱了四十多年戏,在台上从来没哑过,给小伙子们教戏,才三天,就把嗓子说哑了。演员更是吃了不少苦头,为排这个戏,三个月来几乎没有休息日。表演中的细节要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演男一号吴南岱的潘凯成,以前演巾生居多,这次演小官生,眼神成了他最大的难题。巾生一般风流旖旎,眉眼含情,而官生则要稳重大气,目光坚定。“光亮相时的那个眼神,老师就帮助改了40多遍。”

就这样,在老一辈的指点下,小伙子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便有了这台青春版的《胭脂》。

“男女合演越剧事业,需要年轻人,不久将来,他们就是主力军了。”陶铁斧对这班小伙子充满期望。

越剧《胭脂》

1962年由浙江越剧一团公演,获高度评价。胡汝慧导演。金宝花饰吴南岱,周瑛饰胭脂,裘大官饰施愚山,钟凡饰毛大。

1979年浙江越剧团以男女合演形式重排,赴京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胡汝慧导演。张志明饰吴南岱,郁尚校、陈明水饰施愚山,李培珍饰胭脂,宋顺发饰毛大。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1980年由作者改编成电影剧本,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成彩色故事片,张志明饰吴南岱。

后来,由茅威涛主演此剧,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发行录像带、1997年出版发行VCD。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