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桃花扇在宁研讨 要让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传奇虽小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用笔行文,又左、国、太史公也。”百年前孔尚任选择以传奇为史作《桃花扇》,为后人留下一座文化精神富矿。 3月11日,越剧《桃花扇》艺术研讨会于南京召开,三十余位省市相关戏剧专家和评论家出席会议,围绕越剧《桃花扇》的艺术价值、当代价值等问题,从古至今,从微观到宏观,多角度展开对话与研讨。 有定评的经典之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但《桃花扇》更突出的一点是其重点不在爱情,而是更为真实、宏阔和深刻的家国情怀。 江苏省剧协名誉主席、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汪人元认为:“这部作品是有定评的经典之作。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面看来是写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但实质写了家国的兴衰、写人的风骨。” 孔尚任的期望是通过《桃花扇》展现南明历史面貌,使观众和读者“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桃花扇》不仅在情节上胜人一筹,其巧妙的结构也历来为人称道。 越剧《桃花扇》通过一把“桃花扇”,以“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情节,把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串联起来,使一柄诗扇成为“离合”“兴亡”的见证,从而把“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结合在一起,把观众从才子佳人的故事引导到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由古及今,其作品内涵仍十分深远。梅花奖得主、福建芳华越剧团一级演员王君安说道:“《桃花扇》主角散发出的家国情怀至今也富有重大意义,它的现代意义便是爱国主义精神。” 用戏剧讲好南京故事: 越剧《桃花扇》传承经典制造精品 3月9日,越剧《桃花扇》一经首演便引起了越剧界与观众如潮好评。 谈及创作初衷,梅花奖得主、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陶琪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讲好南京故事、宣传好南京文化,并且李香君故居还在秦淮河畔,所以我们就决定把《桃花扇》搬上越剧的舞台。” 汪人元说道:“目前上演的越剧《桃花扇》已经不再是传奇了,它已经经过艺术样式的彻底转换,即由曲牌体转为板腔体。另外,它的体量也完全不一样,由原来《桃花扇》40折变成浓缩精华的八场戏。这令我感到非常可贵。” 为了向经典致敬,越剧《桃花扇》剧组创作作品精益求精,陶琪说道:“决定排演越剧《桃花扇》后,我们就邀请了全国一流的主创团队加盟剧组,将作品打磨呈现给观众。” 越剧《桃花扇》在面对传承经典的课题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它焕发新的生命力。 汪人元说道:“在当今时代,艺术作品让我们能够生活得更有质地、更有质量、更有品格,在丰富我们的喜怒哀乐、个人情感之外,令我们拥有更多的担当。这些显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这是对艺术创作的进一步要求,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赵雅琦 殷静) (摘自 《金陵晚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