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莉,温州越剧团当家老生,全国著名越剧老生演员,戏曲梅花奖得主。
3月6日晚,我随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次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舞台,演出结束,长时间的掌声让我再次陶醉其中,感叹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那么值得。
明星版《梁祝》是在传统经典名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舞台新作,每场都会由十名戏剧梅花奖得主参加演出,每人在不同场次演上一到两出,“梅花”轮番上场,八个流派唱腔,共同完成整台大戏。从2008年4月6日开始,我也随着这个《梁祝》剧组辗转全国各地,我们每到一地演出,总有戏迷追随而来,使我深深感受到越剧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去年,我随该剧去成都演出,一到机场,就有几十个戏迷拿着鲜花簇拥而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有一部分戏迷阿姨是冲我而来,她们是在十年前温州市越剧团《荆钗记》《白兔记》在成都演出时认识我的,她们说在海报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就跑来接机。我们的飞机是下午4点多到达的,她们中午11点就在机场,足足等了5个小时。
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5月22日《梁祝》剧组到青川进行慰问演出,我们早上5点钟从成都出发,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到了青川。快到青川时,一辆大油罐车翻倒在路边,正好挡住我们的大客车,正当大家非常焦急时,浙江省驻青川的领导马上联系当地,来到现场听说我们是来青川慰问演出的,马上想办法找来工具,和浙江驻青川的领导、绍兴文化局的领导、绍兴演出公司总经理,大家一起动手拆掉了护栏,我们才顺利到达青川。到达之后,大家顾不得吃饭,立刻化妆演出,演出完在当地吃了一顿便饭就坐车返回,一直到深夜12点多才回成都。这一天非常辛苦,可大家都觉得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地震灾区慰问演出,内心有光荣感。
在福州大剧院的两场演出,使我们这些戏曲演员也尝到了一次当明星的感受。第一天演出后,很多戏迷拿着鲜花、演出画册等着向演员送花签名。剧院为了不让观众打扰演员的休息,把所有观众拦在了剧场外面,化妆室门口都有保安站着。大家于是开玩笑说:“想不到我们今天也有明星的待遇。”到了最后,我们演员都是由保安护着从后门走掉的。对剧院这样的安排,观众意见很大,质问主办方为何不让戏迷和演员面对面的交流。第二天,演出公司通知我们主要演员演出完后,穿着戏服到剧院大厅里为观众签名留念。戏迷们排着队,很有秩序的一个一个等着签名,足足签了半个多小时,这也是我从艺30多年的第一次。
去年10月,明星版《梁祝》也将我首次带进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国家最的剧院确实和其他剧院不一样,演职人员进门保安不光要看演员出入证,而且要出示身份证一起核对才能进入剧院,其他观众是根本进不了后台的。第一天开演前,演出公司老总来后台告诉我们说:今天晚上演出中没有掌声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没唱好,那是因为国家大剧院规定观众只能每场戏落幕时才能鼓掌,演出当中是不可以鼓掌的。
从上海、苏州、南通、南京、合肥、长沙、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海口、广州、东莞、厦门、泉州、福州、温州、武汉、嵊州……我随《梁祝》走了几十个城市,能参加这种演出,还有一种感受就是能和这么多越剧界的姐妹们一起,大家都很团结,很开心。演出的越剧名角来自不同的剧团,虽然大家经常互闻其名,但由于平时大家各自在团里演出都很忙,所以就很少见面。这种强强联合不仅可以加强各大流派的交流,也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让喜欢不同流派的观众在一台戏里都能得到满足。
从农村的草台班子到国家大剧院,作为演员我珍惜每一次登台的机会。而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我深知我最大的舞台是在农村,去年温州越剧团共演出180多场,90%以上是在农村。每次下乡演出,朴实热情的戏迷总能给你回家般的感觉。特别是在温岭一带演出,每次去演出,总会有一些戏迷拿着各种画册和说明书让我签名,而且很多戏迷都是开着助动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赶来看戏的。
30多年的舞台生涯,我一直扮演生角,去年温州越剧团排演的现代越剧《温州女人》让我第一次在舞台上以女人的形象出现,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别扭到自然,总算完成了这一角色的塑造。去年8月《温州女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时,很多戏迷追随到北京看我的演出。我的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戏曲的日本朋友,正好在北京,连续看了三天的演出。非常激动,在肯定我颠覆性演出的同时,也给我提了许多建议。这些,都是我演员生涯中积累的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