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公益场不亏反有赚低价赏好戏越看越爱看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杭州越剧院不久将携《孟丽君》等三台大戏参加上海大剧院的公益场演出,该院也成为上海去年设立公益性演出专项扶持资金推出由政府扶持的公益演出后首个加盟的外地戏曲院团。半年多来,戏曲公益场演出在上海已经越做越热,不仅观众因为低票价得到了实惠,院团在赢得人气的同时票房收入总体水平也并未下降,而对剧场而言低票价使得观众人数明显增加,无形中增加了戏曲演出市场的容量,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剧团乐意演 公益演出的票价最高不超过80元,票房收入自然也就少,不过对于原来票价相对较低、票房收入不高的戏曲院团来讲,参加公益场演出可以减免场租费等,总体上来讲整体收入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对有的剧种而言反而还较普通的商业演出收入更高。上海昆剧团负责营销的副团长梁弘钧就坦言,上海昆剧团去年一年100多场演出平均每场收入只有2万多元,但参加逸夫舞台公益场的演出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反而超过正常票价的演出。 即便是戏曲剧种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越剧也愿意拿出明星阵容来“回馈观众”,不久前一场汇聚十多位明星新秀的公益场,“黄牛票”炒到了200元以上,现场气氛极为热烈。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透露,即便是如此明星阵容,公益演出的票房收入也能让剧团达到收支平衡。若换了其他一些艺术门类,如此明星阵容来做公益演出很可能会让剧团贴钱,偶一为之或许可能,长期坚持则不现实。也正因为这样,戏曲院团比其他种类的艺术院团更肯拿出好的剧目、明星阵容投入到公益演出中,戏曲公益场也越做越红火。 剧场愿意做 沪上唯一一家戏曲专业剧场逸夫舞台自去年相关政策出台后已经推出了30场公益演出,而逸夫舞台一年公益演出的“指标”只有24场,经理钱莉莉笑称“指标有点不够用”。公益性演出可能会冲击商业演出,不过从逸夫舞台这半年多的运营来看并没有太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公益场的“指标”有限,相对逸夫舞台一年200多场的演出来说只占到了十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高质量、低票价的公益演出吸引观众进剧场的效果明显,观众多了、戏曲演出市场的容量增加,有利于剧场和剧团的长远经营。 不仅逸夫舞台戏曲公益场做得红红火火,上海大剧院也把自己有限的公益场“指标”分了一块给戏曲。继“两岸流芳”系列演出将最引人注目的魏海敏、王珮瑜版《白蛇传》拿出来做公益场之后,又将推出杭越的3场公益场。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表示,今年上海大剧院的公益场将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戏曲演出,因为普通市民中戏曲观众或潜在的戏曲观众数量比交响、芭蕾等西洋艺术样式的观众更多些,所以推出戏曲公益场能让更多的市民受益,更能体现公益场的公益性。(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