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鹿胎山,潺潺剡溪水,孕育了一朵戏曲艺术的奇葩——越剧,越剧是中华戏曲的瑰宝,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年里,越乡灵性的清山秀水,孕育、浇灌了越剧这朵同样灵性的梨园奇葩。无论男女老幼,人人欣赏、个个传唱,早已成为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越剧,是一种艺术——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带着泥土的芬芳,伴着流水的清音而诞生的越剧是唯美的,有着其独有的委婉动听的唱腔,清新动人的艺术表演形式,以及俊俏亮丽的舞台服饰,深受人们所喜爱,越剧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让我们赏心悦目,陶醉其中。
越剧,更是一种文化——
作为一种产生于老百姓田间地头的地方戏曲,越剧,更有着深厚凝重的艺术之魂——在一代代越剧艺人薪火传承、艺术求索的背后,在一个个戏班剧团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的,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扎根民间、服务大众的民本精神。一百年来,从涓涓细流到茫茫沧海,越剧,激荡其中的始终是嵊州人的倔强、柔韧和风雅。
“弘扬家乡艺术,传承越剧文化”——
这是嵊州越乡人的使命,也是学校在艺术教育中促进文化传承,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土壤,嵊州城南小学敏锐地抓住了这得天独厚的契机,办一所“越剧艺术特色学校”,自然就成了学校的一个目标。更可喜的是,城南小学的教师队伍年轻、有朝气,有创新勇气,教师基本来自本地,对越剧文化的感悟有其天然的灵性,其中不乏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的越剧票友。天时、地利、人和,越剧特色教育呼之欲出。
本着“传承越剧文化,弘扬越剧精神”的指导思想,1996年3月,越剧诞生90周年之际,城南小学“小小越剧团”应运而生;随后,又在点上提升,面上铺开,运用资源,发挥优势,开设校本课程,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从此,城南小学便在越剧艺术教育和越剧文化传承之路上披荆斩棘,执着探索,谱写了一路汗水一路歌,一路耕耘一路芬芳的越剧艺术教育经典篇章。
为此,学校扎根本土,积极利用家乡的越剧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各种越剧文化活动,如“越剧寻根施家岙”、“亮相展艺戏迷角”、“参观戏服一条街”、“小小越剧团民间艺术踩街”等活动常常让小演员们沉浸在悠悠越音之中,流连忘返。学校还与嵊州越剧团、越剧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市文化馆等建立了长期友好联谊关系。这一切,为城南小学开展越剧特色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本土资源和艺术养分。城南小学位于剡溪江畔,是一所美丽而精致的年轻学校。自1996年,学校将越剧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以来,一直给予重点扶植,学校投入10多万元,新建了“小小越剧团”排练厅,添置了音响设备、音像资料、服装道具等。为展示越剧教育成果,提升学校特色教育品位,2008年,在办公用房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腾出两间办公室,投入近十万元,建成了一个“越剧特色室”。同时,学校每年有十几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外事活动、设备添置等。有钱有物有场地,使学校的越剧特色教育有了基础保障。
外引专业力量,提升档次
于是城南小学聘请校外专业人才和越剧戏迷家长为辅导老师。学校长期聘请市文化馆裘珍媛、黄莲飞老师担任“小小越剧团”指导师,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训练课,从越剧的基本功“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训练。聘请了一定数量的越剧戏迷家长担任辅导员,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排练和学生的个别辅导,并不断扩展家长参与面,把越剧艺术教育引向家庭。同时邀请名家为越剧教育顾问。百年来,悠悠剡溪孕育了一批德艺双馨、闻名艺坛、影响世界的越剧名家,袁雪芬、范瑞娟、王文娟、竺小招……学校邀请她们担任越剧艺术教育顾问,经常用电话、网络的方式向她们咨询求教。范瑞娟老师先后八次亲临“小小越剧团”指导,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舒锦霞、吴凤花等不定期来校辅导。名家的介入,为学校越剧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在参与中内化,校内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台、雏鹰电视台开设“我爱越剧”专栏。定期组织“越剧沙龙”、“越剧故事会”、“小明星演唱会”、“越剧古装戏具设计比赛”、“越剧十大票友PK赛”等,营造了浓郁的越剧氛围。立足课堂,开设越剧教育综合实践课。分年段提出越剧教学目标:低段重兴趣,让学生感受越剧、喜欢越剧;中段重鉴赏,让学生了解越剧发展史,赏析流派;高段着重学唱经典名段,让学生品味越剧,传承越剧文化。制定越剧考核“等级升降制”,对学生的越剧知识和越剧演唱进行考核,纳入学生的评优机制。如今,当你走进城南小学,一阵阵宛转悠扬的袅袅越音便会扑面而来,一张张秀美俊俏的“小梅花”们的演出剧照便会充盈你的眼眸——你不难发现:如水的越剧,就在这所坐落于剡溪之滨的美丽校园里欢快地奔流着……
在感受中激发,校外越乡文化滋润人心
越剧之乡嵊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越剧教育物质资源和文化资产,不仅有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和越剧团,还有越剧文化广场等等,为此,学校将参观越剧博物馆列入学校常规的春游、秋游活动。,小小越剧团成员定期参观越剧艺术学校和“黄泽戏服一条街”,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更从了解越剧发展的文化历史中得到精神的熏陶,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文化润泽中,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越剧,并且从越剧艺术老一辈身上汲取了敢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财富。
越剧艺术教育走出校门,既可以为社区提供丰富的艺术文化,又可以宣传学校的特色教育,让社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更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社区的越剧文化资源同样也促进着学校越剧教育的发展。因此,每年的元宵节、国庆节、重阳节等,学校主动送戏到社区;每年的越剧领带节、羲之书法朝圣节以及重大社会活动,学校都精心准备节目,展示嵊州越剧、亮出学校特色。2006年6月,学校还与绍兴民族中学和市育民子弟学校举行联谊活动,将越剧文化的种子播送到了少数民族孩子的心间。2008年6月14日,城南小学“小小越剧团”走进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崇仁张家村,为那里的老百姓奉上了一台“颂改革成果,唱新村赞歌”的专场演出。小演员们的纯正的唱腔、娴熟的表演和优雅的台风,赢得了来自临近乡村五六百名观众的阵阵喝彩。同年的11月4日晚上,城南小学主办的“扬越乡文化,颂家乡新貌”——小小越剧团成果展演晚会在市文化广场举行,上千名群众驻足观看,享用了一顿越剧大餐。这台成果展演晚会被宣传部评为“优秀广场晚会”。
灵秀剡溪,妩媚越乡;长袖轻舞,越歌飘香。座落在剡溪江畔的城南小学,历经了15年的追求和探索,借着这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环境优势,孕育了“越剧特色教育”这棵新苗,传承了百年越剧文化的无限精彩。十五年的呵护,十五年的培育,十五年的成长,枝繁叶茂,花开芬芳——
小剧团开辟大舞台
十几年的执着相伴,十几年的不懈追求,十几年的精益求精。“小小越剧团”已成为嵊州特色教育的品牌,声名远扬。“梧桐树高,有凤来仪”。央视、省卫视、钱江台、绍兴台等媒体纷至沓来。2009年8月,央视戏曲频道第四次慕名专程来校采访越剧教育。迄今为止,“小小越剧团”已上电视百余次,各大媒体报道达130次;学生参加各类演唱比赛获嵊州市级一等奖及以上达250余人次;折子戏《相骂本》喜获浙江省家乡戏曲演唱比赛一等奖。“小小越剧团”两度被评为绍兴市“红领巾优秀社团”;2009年3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2010年6月,经中国戏剧家协会批准,学校荣幸地成为“中国戏曲小梅花培训基地”。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小梅花沁出满园香
2002年,11岁的沈晶同学荣获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2005年,9岁的周敏勇夺金奖;2006年和2007年,10岁的裘赛琳和宓江南相继折桂!2008年,邢卓越和王思颖双双获得第十二届小梅花金奖,其中邢卓越获全国当年度“十佳”;2010年,俞思雯和张可蓥又喜获金奖。短短几年,连续有10位学生获得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堪称奇迹。
剡溪悠悠,话不尽越乡万千风流;
越音袅袅,唱不完城南一片锦绣!
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城南小学,必将载着越剧文化艺术之舟,扬起素质教育之帆,一路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