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青我只是找回了戏曲中的诗意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从艺整整55年了,戏曲早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而她也早已成为戏剧界的一个重要符号。 昨天(9月3日),面对媒体,年近古稀的杨小青似乎有些拘谨。坐在发言席上,准备接受记者提问时,一张洁白的面巾纸,被她反复折叠,折成了小小的方块。 而“戏曲”两个字就像一个奇妙的开关,一碰到这个开关,这位老艺术家瞬间就焕发出神采。 她不担忧戏曲的未来:“以前搞戏曲艺术创新,担心把传统颠覆了,弄出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后来,经过实践,发现创新和继承根本不矛盾,它们是一个整体。” 她倒是担心戏迷还没有养成买票的习惯:“我觉得,戏曲要生存,必须要走市场,只有观众自愿买票看戏,才是对戏曲艺术价值的肯定,才是对戏曲艺术家的尊重。” 不过杨小青自己的戏倒不用担心,杭州剧院经理柯朝平透露,目前杨小青作品展演的门票基本已经售光,总票房超过60万元,剧院方面正考虑加座。 在即将展开的作品展演中,有杨小青的代表作《陆游与唐琬》。当年这部戏征服了全国的戏迷,并开创了“诗化越剧”时代。 杨小青说这部戏的诞生是因为“不知所措”:她原先是浙江越剧二团的,1986年,被调到小百花越剧团当导演。“一直导男女合演的越剧,到了女子越剧团,反而不知所措。我就想,团里这么多美丽的女孩子,她们的戏应该很美很浪漫,像一首诗那样,就有了‘诗化越剧’。” 不过现在看来,“诗化越剧”这个概念并不准确,有朋友跟杨小青说,戏曲本来就是诗,是“剧诗”。这促使她思考,是啊,戏剧本来就诗,之所以有“诗化戏曲”这个概念,是因为有人把戏剧做得不像“诗”了,越来越程式化,越来越写实,也越来越拘谨地就事论事。“回顾这些年,我所做的,只是在寻回戏曲中的诗意,寻回它的本来面目。” “杨小青戏剧作品展演”大牌云集 昨天,浙江省文化厅发布了两个关于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的消息:一是由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杨小青艺术研讨会”将于9月15日举行;二是杨小青戏剧作品展演将于9月6日至16日推出。 戏迷们最关心的自然是展演的戏。杨小青的艺术生涯里,执导了90多部作品,涉及京剧、昆剧、越剧等多门戏曲种类。 这次展演选取了七部最能反映杨小青艺术特点的作品:越剧《陆游与唐琬》、越剧《李慧娘》、越歌剧《简·爱》、越剧《九斤姑娘》、明星版越剧《梁祝》、昆剧《班昭》和京剧《将军道》。其中,《九斤姑娘》和《梁祝》在绍兴大剧院上演,其余均在杭州剧院上演。 除了这7部戏,展演还有一场压轴大戏——“粉墨丹青——杨小青导演作品集锦专场”群星晚会。越剧界的茅威涛、陈辉玲、单仰萍、方亚芬、谢群英、陈晓红、吴凤花、陈飞;京剧界的关怀、杨春霞、刘薇等一大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将轮番登台上演。关栋天和陶慧敏担任晚会的主持。(姜雄)

(摘自 《杭州日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