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越剧班昭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班昭,越版的虽然还不错,但不如昆曲的。而这并不是因为哪个剧种更适合表现班昭这戏的问题,而是编导在昆曲上处理得更精彩些。剧情大同小异,人物也相同,而感染力却有差异。昆版紧紧地吸引住了我这个非昆剧迷。越版在后半部分才渐入佳境。

少年时的班昭聪颖活泼,两个青梅竹马的师兄对她呵护有加。那从书柜上跳下来,两师兄抢着接住时,那种各人心中流露的情怀令人动容。越剧的这场就没这种感觉。14岁的班昭打扮上少女点,举止上如果不能很自然地俏皮,还不如文静端庄。说到底,人物气质很重要。马续的敦厚让人想到阿牛哥之类的。傻姐听到那太监来说解书禁时那高兴劲也不好玩,那动作神态牵强了。二师兄曹寿的戏份比昆版的少,对于他借写赋攀龙附凤的心理刻画得不多。但那读圣德颂时的德性真叫绝。太监学金红的赵高太明显了,是娘得有点过。打扮也太时髦了点,那刘海,啧。老生的胡须露出嘴不好看,还是盖住好。班固的死法跟传统演法不同,死前病怏怏,得妹班昭发誓担负写汉书重任后,怎么地,人影也不见了,留下仙音从后台袅袅飘来,这反差也太大了,反正我觉得有点不协调。要不传统死,要不来个纯浪漫的仙逝。人偶在春琴传里有渲染心境的作用,在此处就没必要出场。说到渲染气氛,背景音乐很重要,唱腔也很重要。班昭三十岁书房那段唱,过于抒情的拖腔跟心境有点不搭。词大体不错,但也有不足处。如班固唱的“家严……把牢狱坐穿……”让人想到时期。那“九州生铁铸大错……”不仅是偷懒问题,而是合不合适的问题。唱段还是有些很好听的。如陈晓红的某些唱段结构新颖。有几段三字句,什么“见兄长……心惨惨,泪淋淋”越唱越快,很好听,是不错的尝试。第一场由71岁到14岁的时空转换很不错。

两面对班固的择妹婿,犹豫多了点,心动稍欠。虽然这段两人的唱很不错。石惠兰的唱腔是第一次听,嗓音低沉,低回处颇有味,但我听不出是什么派,觉得似尹又有点徐味,听着很新鲜。我感觉她若是年轻些会更好。穿着花蝴蝶样的曹寿从宫中逃出来给班昭休书让她改嫁那一场,他的悔恨很有冲击力,那大段的唱,唱出一个被名利囚禁了玩弄,失去志向前途的无骨文人的心,个人很欣赏。若说巧合,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也多见。曹寿前脚来送休书被抓回宫,后脚马续不辞而别,接踵而来的是汉书被天火烧,并不离谱。祸不单行,就是这么些事情中来的。

越到后面,班昭傻姐的年龄感越符合人物,五十岁时班昭成了忙于应酬的宫廷贵人,贵妇范虽好,但我也觉得她哈哈打得太多了,有点不自然。三人相见紧紧地握手真是感人啊。与马续相见时两人心里的复杂感少了些,我觉得他们阴差阳错离别二十年遗憾应该颇多。案上的书简这么些足矣,没说明一些书简在里面什么的是对的,若照某戏迷说的那样做就画蛇添足了。对汉书的爱恨交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对汉书的感情是很深的,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的,这点傻姐马续也应该理解的。他们应该相信她会继续写,若说是激她写,马续说书简由他续,傻姐说我也不伺候你了,我跟书简走,然后班昭马上悔悟,并视书简如生命,这不仅仅是有害于班昭形象,而且是突兀不自然了。要表现班昭对汉书感情如让她面对书简观众抒怀,或在马续对她质疑时,将内心的爱恨宣泄,那样的感染力肯定大些。我觉得越剧班昭形象欠缺点可能是因为这些方面带来的。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