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二泉映月成功首演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2014年适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30周年。5月23日晚,在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之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剧院上演了该团新创作的原创越剧《二泉映月》,用一台别具风格的艺术创新之作,拉开了“小百花”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越剧《二泉映月》根据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同名经典二胡名曲创作而成。在越剧《二泉映月》推出之前,已有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空政文工团音乐剧《二泉吟》、无锡市锡剧院锡剧《二泉映月》等多部同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这给越剧《二泉映月》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如何站在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艺术高峰上,不重复和雷同同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的艺术创作,让所有“小百花”的戏迷和粉丝充满着期待。 5月23日晚,1800多个座位的杭州剧院座无虚席,两侧走廊也站满了观众。近2000名忠实观众共同见证了三十而立的“小百花”用自己从容自信的艺术气度所诠释的越剧《二泉映月》。清朗雅致的舞台呈现,一眼望去是浑然一体、天地合一的月牙白,几抹不经意的江南笔墨晕染在低檐高墙之间,传递出一种风骨峭拔的人格精神;简洁精当的舞台道具与唯美生动的人物造型互为映衬,显示出“小百花”精益求精、自我超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气质;茅威涛、陈辉玲、江瑶等“小百花”原生代演员出神入化、准确老辣的表演,为观众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近代中国的时代图卷,特别是剧中主人公阿炳的扮演者茅威涛,更是用她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力,准确塑造了一个孑行于世、峭拔不羁的不同于以往作品的瞎子阿炳形象,让观众得以走进阿炳不为人知、平凡细腻的心灵世界。当晚演出结束后,近千名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发出阵阵欢呼声,既是为“小百花”成立30周年祝福,也是为越剧《二泉映月》所带来的艺术震撼喝彩。 文化部、中国剧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专家应邀来杭观看了越剧《二泉映月》。5月26日,越剧《二泉映月》创作座谈会在浙江宾馆召开。与会专家就越剧《二泉映月》的艺术创作和舞台呈现进行了讨论。《二泉映月》导演郭小男介绍了他的创作初衷,“一把琴、一轮月、一汪泉,构成了越剧《二泉映月》中阿炳生命的全部内容,并形成了他灵魂的映像——在清澈的泉水中,涌动着阿炳一生的悲凉,也象征着生命的永恒。独特的身世,爱的缺损,对道规制度的怀疑,进而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因此陷入精神的困顿,自我放逐直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承受的苦难,历练出拥抱灵魂的音乐生命。”专家们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越剧《二泉映月》在艺术上的创新和实践。他们指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30年来的艺术创作之路值得总结和肯定,不仅为越剧艺术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更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2013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曾引起国内戏曲界人士的争议,担忧“小百花”要将越剧引向何方。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越剧《二泉映月》,让大家看到了“小百花”的艺术定力和创作者的超越精神。可以说,越剧《二泉映月》是目前改编同类题材作品中较为成功的一部,主创人员找到了一个适合越剧、适合小百花的艺术视角。正如该剧导演郭小男所说的:“许多人觉得越剧只能演才子佳人戏,我不这么觉得。观众在一代代更新,我们的作品也需要新的类型、新的题材、新的风格,以面对更多年轻的观众。小百花三十年了,需要多一种走路方式,越剧也是。” 越剧《二泉映月》首演的成功,给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赢得了头彩。自6月份起,“小百花”将开启全国巡演活动。据悉,越剧《二泉映月》将于6月下旬赴北京演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