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月英老师是越剧著名演员,她长期从事旦角行当,善演能唱,《沉香扇》《蝴蝶杯》《孔雀东南飞》都是她的拿手好戏,由她领衔主演的《女中郎》还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戏曲连续剧,全国放映,影响很大。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许多活跃在国外的华人票房纷纷邀请她出国讲学和演出。 有一次,筱月英在她的丈夫——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正阳陪同下,来到美国休斯敦探望女儿孙苔丽。女儿一家高兴极了,热情款待两位老人。华人戏迷们知悉两位表演艺术家访美,更是异常兴奋,经常开车接送他们参加票房活动。两位年过古稀的艺术家深受感动,与戏迷朋友在一起又唱又演,忙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后,朋友们轮流送他们回家。开车者问起他俩女儿家地址,筱月英总能胸有成竹,操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回答:“dall-mar。”闻者惊讶不已:“真没想到,筱月英老师是位越剧演员,美式英语却如此流利标准。”筱月英哈哈大笑,自我爆料:“我说得根本不是美式英语,而是标准的绍兴话,我女儿住在dallmar,我就用绍兴话记牢我自己的身份——苔丽的妈。” 某天,筱月英单独到一家服装厂去看望朋友。原以为这家工厂离女儿家不远,自己又曾经去过,属于熟门熟路,出门完全有把握。谁知,毕竟在异国他乡,筱月英走着走着,竟然迷失了方向。她举目看,地处荒郊野外,到处都是看不懂的外文字母:她抬头望,天色渐渐昏暗,而且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筱月英心中不免暗暗叫苦:“看来今晩我要做荒江女侠了。”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口哨声,筱月英这才发现,有一位年轻的美国正吹着口哨,大大咧咧骑着自行车迎面过来。筱月英不禁心头大喜,现编的唱词脱口而出:“一路行来迷方向,看见喜心上,犹如黄梅出太阳,好比孤儿遇爹娘,先生慢些走,听我从头说端详。”尽管美国听不懂筱月英朝他叽里咕噜说些什么,还是很有礼貌地下了自行车。筱月英赶紧从头脑中挑出几个有限的英文单词打招呼:“哈罗。”美国也招呼她:“哈罗。”但是,接下去就出现了冷场,因为筱月英记忆中英文单词并不多,好在她头脑灵活,急中生智,猛然想起戏曲《拾玉镯》里有一套程式动作:孙玉姣的母亲外出,姑娘一人在家,先喂鸡,后缝补旧衣。于是,筱月英边表演戏曲动作,边解释道:“美国你看好,我一做动作你就明白了,喏,取来一根针,插在头上,再拿一段线,然后拔下银针,来个穿针引线,接着,拿起一件旧衣服,一针一针,上上下下,缝补起来。”筱月英做完一套程式动作,全神贯注看着美国,她满怀希望此刻恍然大悟:喔,我明白了,原来,你要找服装厂。但是,令人痛苦的是,那位美国饶有兴趣地看完筱月英表演程式动作,仍然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这时,筱月英才明白过来,中外文化确实差异很大呀。正当筱月英一筹莫展之际,事态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位美国满脸焦急,竟然照葫芦画瓢,把筱月英表演的程式动作重复一遍。这下提醒了筱月英,心里豁然开朗:“啊哟,不对哉,我做的程式动作是手工劳动,人家美国全是机械劳动。”筱月英茅塞顿开,马上又换了一套动作,继续表演给美国看,她念念有词:“一件衣服,放在电动缝纫机上,脚一踏,轰隆轰隆,轰隆轰隆……”这下,美国全看明白了:“OK。”于是,他领着筱月英来到服装厂,如愿以偿找到了朋友。(王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