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皇后张茵的人生鳞爪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皇后”张茵的人生鳞爪
一代名伶曲终余音绕

张茵,原名张吉喜,艺名粉牡丹。1927年出生于崇仁镇廿八都村。浙江越剧一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张茵表演细腻,唱腔柔糯,成功地塑造了《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主演的《西厢记》由香港文华电影公司拍成电影,驰誉海内外。

张茵,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然而,在当年的上海滩,以及后来新中国的越剧界,这位从嵊州走出去的越乡女儿有着“越剧皇后”的美誉。其精湛的越剧艺术成就不仅为行内所称誉,而且在中国越剧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主演的《西厢记》(张茵饰崔莺莺)在1959年由香港文华电影公司拍成电影。这也是我省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她首唱的《孔雀东南飞·惜别离》和《白蛇传·西湖山水》成为越剧经典唱段并广为流传。

2005年深秋,张茵走完了79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地离开了她心爱的越剧。时间已过去近6年,在此,我们特刊登此文,以纪念这位为中国越剧艺术作出卓越贡献的人。

七岁登台亮相

自古嵊州多戏台,民间素有“铜锣地”之说。崇仁镇廿八都村的瞻山庙戏台自上世纪20年代男子小歌班登台演出后,似乎成了越剧的专用戏台。

1927年1月30日,张茵出生在这里。当时她父亲在军警界任职,家境尚可。虽然铜鼓戏文耳熟能详,但张茵的心愿,从来都是渴求上学、知书达理。若非父亲突然被人连累革职,家里一下子失去经济来源,张茵也不会辍学唱戏。

张茵7岁那年,父亲将张茵和同父异母的姐姐送到“小高升舞台”学戏。因为张茵长得漂亮,师傅给她取艺名叫“粉牡丹”。姐妹俩刚刚学出点名堂,父亲就因病去世。没过多久,刚刚走红上海的17岁姐姐忽然中毒身亡,撇下年仅12岁的张茵。不久,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张茵随高升舞台颠沛流离回到嵊州。

赋闲在家,张茵暗学师姐筱丹桂的戏。

1945年抗战胜利。年岁渐长、技艺趋娴的张茵离开老家台门,再次搭班去绍兴唱戏。一方面张茵扮演师姐筱丹桂已唱红的几出戏,一方面又以青春靓丽的舞台形象,自行演绎新鲜剧目。“粉牡丹”的名字逐渐打响,在众多戏班子的花旦中脱颖而出。此后,“粉牡丹”的名声不仅与绍兴观众结缘,也扩大到了时称小上海的宁波。绍兴、宁波两地戏院的剧目牌上,稳挂头牌的始终是“粉牡丹”。

就这样,张茵台门一别蓬山远,唱罢绍兴去宁波,辞别宁波再进上海。

上海滩上“广告明星”

1947年夏天,张茵在越剧界四大编导之一的陶贤推荐下,再次踏入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

虽然“粉牡丹”已在绍兴、宁波立足,但到上海一切要从头开始,取个好的新艺名是首先要考虑的。经陶贤先生一个朋友的策划,“粉牡丹”改名为“张茵”。

那时候,时期的旧报章虽然已经褪色,但形形色色的广告仍散发着老上海繁华奢靡的气息,肥皂、火柴、雪花膏、台灯等广告都配有美女靓照。

张茵也曾做过这样的广告。旗袍、口红、烫发,手拿雪花膏,集摩登时髦于一身,再加上张茵外形气质有一种古典的美,照片印在广告上煞是好看。之后,张茵还拍过台灯、火柴等广告。遗憾的是,当时拍的这些照片都没有保留下来。

采访时,张茵女儿张晓红说:“当时母亲是不愿意拍广告的,她喜欢拍剧照,总觉得自己穿了戏装更漂亮。出拍广告主意的陶贤先生最终还是说服了母亲。”当时,陶贤先生对张茵说:“要想在上海越剧界成名,就要让上海人知道你。先在广告上露脸,上了台才会有人捧场。”初到上海的这段日子,张茵多亏陶贤先生的照应,才没有落到一筹莫展的地步。

红极一时“唱电台”

从1947年夏到1951年冬,张茵参与上海少壮、雪声、芳华、春光等著名戏班的演出,先后与陆锦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尹树春等越剧名宿合作,在不少经典剧目中担任头肩花旦或主要角色,从大上海众多的越剧旦角中脱颖而出,以初具特色的个人风格站稳脚跟,有了诸如《鹤顶红》《昙花梦》《十里春风》等代表性剧目。

那时候,电台是最具冲击力的传媒手段。但凡在上海唱过戏的越剧艺人,无不向往去电台播唱。当然,真正能去的只有名角儿。1948年初,在上海站住脚的张茵也有了“唱电台”的机会。与陆锦花合作演出的《一往情深》《十里春风》,与袁雪芬配戏的《白娘子》《万里长城》等成了电台经常播唱的剧目。期间,上海百代公司还请张茵灌录过《昙花梦》等唱片。

短短5年间,唱响甬绍两地的“粉牡丹”以“张茵”之名再度在大上海崛起。

回浙从艺创造巅峰

正当张茵在大上海拓宽艺术道路时,组织上一句“浙江越剧界缺少主要旦角,需要支援”,把张茵再次拉回故乡。她义不容辞地回到了浙江。

从上海开来的火车鸣着汽笛驶进杭州站,老式火车头喷吐着白蒙蒙的雾气在轨道上喘息,车门打开了,一袭蓝缎旗袍的张茵缓步走下车厢……

1951年11月,一个江南初冬的傍晚,张茵从上海华东实验越剧团调入浙江省实验越剧团。她的到来,给浙江越剧带来了大都市大剧团的规范与严谨。

作为浙江越剧界的当家花旦,张茵先后与金宝花、陈佩卿、姚桂芳、尹小芳等女小生合作。这期间,张茵的表演艺术进入成熟期。她主演崔莺莺的《西厢记》是最早的浙版《西厢记》。这出戏在1959年由香港文华电影公司拍成彩色电影戏曲片,在海内外的观众中影响很大。张茵与姚桂芳合演的《白蛇传》,将一曲委婉动听的《西湖山水》流传至今,并成了演绎西湖山水的经典词曲之一。

她演出的剧目如《梁祝》《白蛇传》《西厢记》等经常作为浙江文化艺术的标志性作品,给来杭访问的外国文化使团作招待演出。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不少党和国家也在杭州看她的戏。对张茵来说,能让世界各国的文化使者从她的表演中欣赏到中国的地方戏曲,那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党和国家对一个地方剧种的喜爱和重视,更使她对越剧的前景和发展充满了希望。

之后,她又在《秦香莲》《晴雯之死》《孔雀东南飞》《祥林嫂》等一系列经典剧目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2005年10月19日,张茵突发脑中风去世。花落花飞,红消香断。一代红伶张茵离去了,她的《西湖山水》依旧凄美缠绵地缭绕于人们的心中。

“越剧皇后”张茵

“越剧皇后”张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