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带动嵊州文化产业发展 黄泽成为戏剧服装产销中心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走进嵊州黄泽镇剧装戏具专业村——渔溪村的盔头制作工场,被眼前金光闪闪的各式盔头所吸引。被称为嵊州戏具服装祖师爷的70岁李伯汀老人说,制作盔头有几十道工序,全都是手工,至今年10月底,他的工场已出售16000只盔头,每只价格在50至100元之间。 在渔溪村,大到大靠,小到胡须,还有凤冠帽、官帽、小生帽、灯笼裤、鞋、角带、装饰品、兵器类等品种,清代、宋代以及各个时代的戏服在这里都能寻到样服。据统计,黄泽镇今年的戏服产值到10月底已过150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文艺戏剧开始复苏繁荣,曾经在村里演过绍剧的李伯汀等人,翻出了藏在箱子里的演出戏服开始仿制,这一做就是30多年。“这一产业的发展完全是越剧繁荣的结果。”李师傅说,作为越剧的故乡,嵊州不仅有专业越剧团,还有民营剧团120个,大多活跃在全国各地。这些剧团不但自己大量购买,还广泛宣传、推介黄泽的戏剧服装。因此,黄泽的戏剧服装生意越来越红火。 不仅如此,大量的古装影视剧需要大批的戏服,而横店影视城距嵊州较近,采购方便,黄泽戏服影响也越来越大。嵊州越都戏具店的老总俞江告诉记者,有时一部影视剧开拍,需要定制数千件戏服,员工要二十四小时赶制。俞江说,随着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各级部门特别是社区街道经常性地开展文艺演出,戏服也成了抢手货。目前黄泽的戏服已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香港等地,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李伯汀老人告诉记者,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华人越剧团,每年两次来采购戏服,已连续三年了。 经过李伯汀这些前辈和他的们潜心研制,黄泽戏服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制作技艺,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图案装饰典雅美观。李师傅说,戏服有许多相似之处,除了越剧,绍剧、京剧、昆剧的戏服稍加改动也能制作,所以黄泽生产的戏服不仅仅局限于越剧,涵盖面相当广泛。因此,黄泽也成为全国性的戏剧服装生产销售中心和集中展示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当地政府对戏剧服装产业十分重视,去年嵊州市政府支持渔溪村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戏剧服装个私集聚区,现有13家剧装戏具加工企业落户。在黄泽集镇上,大大小小的戏具店有十多家。嵊州最大规模的戏具店——秋明戏具店去年还注册了“锦越”商标。店主李秋明告诉记者:“以往销往各个地方的黄泽戏剧服装道具,很难看出产自哪里,内行人一般只能从针线手法上来区别戏剧服装的产地,因此我们有必要打响自己的品牌,做大这一产业。”(俞其军 通讯员/王明华/袁占正)

(摘自 《绍兴日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