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杭州越剧院的大戏《红楼梦》《一缕麻》登陆上海大剧院,与“对面”逸夫舞台热演的上海越剧院《孟丽君》巧成打擂之势。尽管如此,两边演出均卖得十分红火,并未出现“票房分流”;更难得的是,两个院团拿出的《红楼梦》与《孟丽君》明星荟萃、艺术过关,令广大戏迷大呼过瘾,为上海戏曲市场年初开箱戏做了完美的收官。 “大制作”不再是戏曲魔咒 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不少新编改编大戏,几乎都难逃“雷人”厄运。此次在上海演出的大制作、全明星版的《红楼梦》和《孟丽君》,获得交口称赞。前者聚集郑国凤、陈晓红、谢群英等名家,后者更出动了上海越剧院二团的全体明星。 演出后,不少观众在微博上喝彩。戏曲学者翁思再写道:“昨晚杭越在上海大剧院的表演是一场声乐大餐,郑国凤陈晓红谢群英唱得尤其精彩,配角也都不弱。徐派豪放,高低反差大,对此郑国凤宁可不到位也决不过火,始终不嘶不懈,糯而有味,使徐派兼具婉约。 ”网友“阡陌花-cinderella”称:“今晚最开心的不是看到明星版《孟丽君》,也不是看到朝思暮想的‘孟丽君’,而是看到逸夫舞台黑压压的一片,看到一个满座的剧场,看了一场没有掌托和任何不文明现象发生的开年大戏。 ” 新舞美新音乐为老戏注活力 “《红楼梦》太经典了,创作改编时,全体创作人员都带着敬畏之心,在故事内核上我们依然尊重电影版,希望能原汁原味保留唱腔。 ”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说,“现代人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舞美、音乐、配器、化妆上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希望能贴近时尚。 ”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也表示:“《孟丽君》演了好多年,故事本身就是成熟的、有市场的,只是在舞美和服装上做了一些微调,音乐上节奏更加明快。 ” 修改后,两部戏的视听效果十分明艳动人,对经典的尊重也大获认可。中国剧协罗怀臻发表观后感:“看杭州越剧院《红楼梦》,有一种看新戏的感动。传统,犹如一件老家什,年代久了,需要轻轻拭去表面的浮尘,打一层蜡,抛一抛光,调整一下摆放的位置,又重新泛出了经典的光泽,宛如新制。谨守传统或大劈大砍,都不是好的方法。传统就摆在那里,就看你如何传承它,这是对眼光与品格的检测。 ”特地从江苏赶来上海看戏的 “李炎846”也在微博上记录:“真心希望从《孟丽君》开始,上越能够恢复一些老戏,挖掘一些传统戏,让演员的舞台生命长一点,再长一点。 ” 意外撞期打擂促成“多赢” 面对面打擂,《红楼梦》与《孟丽君》的撞期是不是安排好的?对此,李莉与侯军都予以否认,称演出档期半年前就定好了。 “本来是有些担心的,没想到两边的票都卖得很好,很多观众甚至是两头跑。 ”侯军说,“看来,这样双赢的竞争多多益善。 ” 上海艺动文化公司经理许霈霖是两边演出的承接人。 “虽然打擂是个巧合,但我认为这个擂打得好。上海是越剧的发祥地,这几年来,如何来巩固这个‘祥’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解放前,十几个越剧团可以在上海同时演出,这样的良性竞争形成了越剧的众多流派与艺术家。演员相互之间有竞争感,找差距,市场有人关注了,才会有更多新观众进入。上海越剧观众的人数基本是固定的,可是这一次,竟然有从海外和国内各个省份专程赶来看戏的。 ‘鹬蚌相争’,最终得利的是观众。而做大容量,最终赢的将是整个戏曲艺术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