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冬日的暖阳,我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颐玲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上海的高铁,辗转来到了贺孝忠先生的家中。贺老先生早已坐在堆满各种书籍的书桌旁,等待着我们一行的到来。简单的几句盘聊之后,贺老先生提出让我演奏一曲,于是我向贺老先生借用了跟随他多年的主胡,演奏了贺老先生二哥贺仁忠先生创作的的经典越剧唱段——《西湖山水还依旧》,余音刚落,贺老先生就立刻说了一句“浙派主胡,有黄龙洞风格”!
“黄龙洞风格的越剧音乐”创始人是著名越剧音乐教育家贺世忠老师。自2009年初之后的较长时间,我一有空就会去杭州跟着贺世忠老师学习越剧音乐。2011年,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越剧音乐本科班,主修越剧主胡!因远在北京求学,只能盼着寒暑假回杭州,跟贺老师学习!然而病魔无情,今年夏天,他——“走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享有越剧伯乐的贺世忠老师,跟着他的越剧音乐,画上了永远的休止符,我都还来不及学习他的音乐•••••••
贺世忠老师走了之后,我怀着对越剧音乐梦想的追求,在师妈王颐玲老师的关爱与指引下,才有了2014年12月20日的上海拜师之行。我只是一名学习越剧音乐的大学生,能得到贺孝忠先生的认可,且收我为入室关门,怎么能以“幸福”二字形容呢?贺孝忠先生少年开始拉主胡。1949年进云华越剧团,次年起加入合作越剧团,与戚雅仙、毕春芳长期共事。50年代中期开始兼搞作曲。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专业。其主胡伴奏技艺娴熟、托腔细腻精致、过门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极好地烘托了演员的唱腔和表演。一个剧团两大流派,一个风格,在越剧界绝无仅有,在戏曲界也是极为罕见。他坚持技法要服从主题思想、剧情、人物性格,从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早在50年代初,就探索研究移指法,解放了把位。1951年在《婚姻曲》开篇中,创造了[尺调]定弦的[四工调]拉法(即“仿四工”),以及《楼台会》中的下三把位高难度的华彩性过门。在托腔保调的研究上,找到了理论和科学依据。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推动下,使剧团拥有一支配合默契、别具风格的乐队,在越剧界有口皆碑。在1981年上海市首届戏剧节上,由他作曲并兼拉主胡的《玉蜻蜓》获作曲奖和乐队演奏奖。贺孝忠老先生共为50余部大戏作曲,另外为小戏和其他剧种谱曲共约百余部,不少谱曲和演奏作品都已成“合作风格”的代表作。如《玉蜻蜓》、《红色医生》、《还魂记》、《血手印》、《玉堂春》、《光绪皇帝》等戏,为戚、毕流派唱腔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自1983年起,多次与戚雅仙、毕春芳等赴香港演出。数次被评为市、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越剧伴奏艺术》被收进《重新走向辉煌》一书。能拜这么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越剧老前辈为师,和学习他的越剧音乐艺术,是作为一名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越剧音乐非常难得的机会!
简约的拜师仪式,在王颐玲老师,曹永兴老师等越剧前辈和著名琵琶演奏家许冠龙民族音乐老前辈的见证下,我怀着无比忐忑激动的心情,行了梨园的三个大礼,并双手奉上茶水,正式拜贺孝忠先生为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之后的学习越剧音乐的道路上,我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传承和发扬中国的越剧音乐艺术而不断努力学习!
在家学习
认真指导
演绎
与贺孝忠先生和著名琵琶演奏家许冠龙老师合影
见证瞬间
双手敬茶
会心一笑
在中国戏曲学院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