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四老”从艺70周年庆座谈会侧记 鲜花、笑脸、唱腔、掌声……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四位老艺术家精神焕发,难抑心中的喜悦和激动。“我们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所做的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欢乐和苦恼,始终与越剧的兴衰紧紧连在一起。越剧的未来,要靠年轻一代去开创。”在为越剧四位老艺术家舞台生活70周年庆举行的座谈会上,袁雪芬的一番话代表了“四位”老艺术家共同的心声。 展示风采 座谈会一开始,“四位”老艺术家的得意门生方亚芬、章瑞虹、陈颖、钱惠丽各自给恩师献上了一束鲜花,四老的笑脸与鲜花相映衬,显得更为喜庆和年轻。 主办方为四位老艺术家送上专门从景德镇为她们定制的印有她们合影的大花瓶,上海市妇联还向她们颁发了“三八红旗奖章”。会场上,三个大屏幕里,不断滚动着展示她们艺术风采的照片。每位艺术家发言结束后,就立即播放一段她们平生最得意的电影片断:《祥林嫂·问苍天》、《梁祝·英台说出心里话》、《情探·行路》、《红楼梦·想当初》。每一段精彩的唱段,都激起了近百位与会者热情的掌声。 不断创新 从嵊州农村的“的笃班”,到绍兴文戏,再到如今在海内外都有着广泛影响的地方大剧种,越剧在不断改革中前行。而正是以“越剧四老”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让历史不足百年的越剧拥有了广大的观众。 当年,袁雪芬拿出十分之九的薪水,去请编导舞美人员来一同改革越剧演出,之后,越剧《祥林嫂》等作品极大地提升了越剧的品格;范瑞娟四处问艺,克服女演男的性别障碍,在舞台上呈现了“我就是男人”的艺术风貌;傅全香创造出了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开拓了越剧声腔艺术的新领域;徐玉兰坚持每出戏都要有“新鲜”的唱腔,向各个剧种学习,才创造出了越剧贾宝玉、张生等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 徐玉兰说:“我希望年轻人能在一学、二悟、三化的基础上,坚持独创,超越你们的老师,创造出新时期的新流派!” 不计名利 “每当在排练场上、在剧场里看到这些80多岁老艺术家的身影,我们小字辈都深受鼓舞。”青年演员代表吴群如是说。 赵志刚也难忘20多年前在上海越剧院学馆时,这几位老师像慈母般的关心他们,为他们盖被子、为他们驱蚊虫。在艺术上更是抛弃门户之见,倾囊而授。 看着“四老”,总难忘“越剧十姐妹”。1947年,她们已个个是名角,但都不计名利,“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显现了她们高尚的品德。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说:“她们是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为后来者,除了学习她们的精湛技艺,更应学习她们的做人的品格。”(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