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二姝及中国戏曲舞台现状令人忧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刘薇长相平平,甜美谈不上,凶相倒有一二,其《三寸金莲》速成“跷功”满场飞,满台实景,交响伴奏,结尾抄袭话剧《茶馆》,属过眼云烟,难长留舞台。但刘薇嗓音不错,表演灵动。 戏曲中有一批演员,如昆曲王芳、京剧张火丁、秦腔齐爱云、越剧何英等人,也都曾被说扮相苦或脸木,但细品其表演,常具由内至外的天然与理性之美,非刻意作戏,有天赋气韵,魅力不全来自师承流派、唱功做表,而散发自演员本身,这些演员常戏路不甚宽。张慧芳给人这种感觉。 湖北省京一批新编戏如《神雕》、《樊姬夫人》、《孟姜女》,文本不精,加之长期御用著名导演余笑语导致舞台手法严重匮乏,湖北省戏曲舞台(包括地方剧种)面貌趋同,如余导80年代即用的移动屏风组合、转台等,至今多数作品仍袭用不辍,使湖北省新剧创作难出新思路,多风格。 广而言之,这也是目前全国戏曲界的共同困惑——导演中心,掌控舞台,著名导演分身乏术(话剧导演几乎全员染指过戏曲舞台,许多剧团以请话剧导演为荣),新人罕能出头,文本缺乏剧种地域特色成为“全国通用粮票”,一批二度人员如舞美黄海威、灯光周正平、服装蓝玲等人包揽大部分戏曲舞台“精品”创作(大投入重点项目),甚至涉足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致使全国舞台剧演出风格单一,十剧九同。在这种运作机制下,本属平民艺术的戏曲舞台竟大肆流行“高雅”、“深刻”的“人性挖掘论”,创作主体新概念新术语新标签层出不穷,不知所云的“导演阐述”日有新出,戏曲本体,四功五法却渐行渐远。对此,演员无奈跟风,剧团趋之若骛,导演志得意满,中国戏曲收获一声叹息! PS:本人也是话剧观众,无意贬低中国当代话剧导演艺术成就,林兆华、陈薪伊、曹其敬、熊源伟、王晓鹰、李六乙、卢昂、郭小男等人确为中国话剧中流砥柱,但话剧导演涉足戏曲,成功者寥寥,非为正途! 本贴由露珠儿于2005年9月04日23:28:4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