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一些地方戏的发展与京剧的比较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近些年来,有不少地方戏发展很迅速,越来越很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拥有很多的观众、戏迷和票友,特别是青壮年人数不断增多,演出活动很频繁,新秀不断涌现,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现象很值得京剧人冷静深思和虚心学习,不可坐大和掉以轻心,应扬长避短,奋起直追,大力振兴和发展京剧艺术。笔者不妨举些例子,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据笔者前几年到河南省考察戏曲时的调查了解得知,河南省有一亿多人口,是有名的戏剧大省,仅豫剧等专职从业人员就有20万人之多,要精挑各方面条件都好的演员均不成问题。该剧种虽仍有戏剧危机,却不太严重,现在还在成立剧团,例如仅辉县这样几十万人的中等县就有十多个公私专业余剧团常年巡回在城乡演出。豫剧的群众基础很好、很扎实,爱好豫剧的河南乡亲少说当不下两三千万,会唱、会哼豫剧的老中青幼当不下几百万。当年的豫剧《花木兰》、《百岁挂帅》、《秦雪梅》、《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一个接一个唱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红遍全国。如今的《唐知县审诰命》、《赵氏孤儿》、《村官李天成》、《清风亭》、《常香玉》等更是享誉全国。二十多年来,仅豫剧就有三十多人获得梅花奖。该剧种还延伸到省外,解放前陕西西安早就有了豫剧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市就成立了豫剧团,山东的济宁有豫剧团,湖北省也有豫剧团、也有豫剧团,北京有一百多万河南人,2002年,该省的企业家王占旗还在北京成立了占旗豫剧团,满足了很多河南乡亲等爱看豫剧的愿望。河南省电视台开办的“梨园春”戏曲专栏节目已有十多年,现已办到540多期,形成了该台的重要品牌节目,红得发紫,声振海内外,每周播放都能凝聚省内外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观众,成为了周边数省广大农村和社区群众十分喜爱的艺术节目。据该台介绍,仅现场直播就有400多期,全国的收看率常年保持在15%—35%以上,有10多万人参加戏曲大赛,培养了1000多名老中青幼草根业余明星演员,有不少人成为了专业演员和考取了戏曲院校,或者名声大振,成为了当地的龙头戏曲骨干和业余培训教师,有不少人还开办起了戏曲演唱茶园,为普及豫剧做了很多工作。2008年该栏目的广告收入就达7000多万元,赞助单位数十家,并经常举办专业演员和票友演唱大赛,青少年豫剧大赛。2006年底,洛阳市豫剧院的关美丽就夺得了专业演员擂台赛总决赛的冠军,奖品是一辆价值10万元的小轿车;2003年河南南阳地区银行职工王金娇夺得该年度的金奖和参赛奖,两次各获得一辆小轿车;2009年票友赛组的冠军是河北邯郸18岁的高中生韩鹏飞,奖金也在5万元左右,今年9月他又应邀参加擂主争霸赛,比赛那天晚上,该校校长命令全校停止晚自习,各班级在教室里看电视上“梨园春”的擂主争霸赛,热情支持和观看韩鹏飞的比赛,果然他不负众望,又以高分进入了年终决赛圈。由于有不少企业慷慨赞助和设大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戏曲爱好者前来参赛。谁要想在“梨园春”舞台上亮亮相、显显身手,很不容易,要想层层过关,夺得大赛的奖项,更是难上加难!2007年春节前后,“梨园春”的专业余团队、少儿队还应邀到美洲等地巡回演出,在海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少儿牛欣欣、李静怡等等都是该栏目的著名童星,声名远播,跟随该栏目到过美洲、澳洲和港澳台。总之,电视高科技的介入,“梨园春”的开办,如同给豫剧插上了翅膀,这对豫剧等地方戏的宣传、普及、发展和培养专业余人才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浙、沪、苏等地经济发达,文化底蕴很丰厚,是越剧活动最广泛的地区,群众基础很深厚。有的地方,一个乡村、街道、社区或里弄内集体都会演唱越剧,特别青年爱好者和观众很多。改革开放以来,乡亲们手里有钱,舍得掏钱看戏,舍得在庙会、祝寿、生子、周岁、开工、庆典、婚、丧、嫁、娶或节庆日掏钱雇戏班请亲友、乡亲或地区群众看戏,这就大大促进了越剧的发展与繁荣。据浙江省文化厅2006年统计,全省就有485个登记注册的民营专业剧团活跃在广大城乡,每年演出17万多场次,观众1.7亿人次,营业额3.88亿元。例如绍兴市就有专业剧团5家,民营越剧团100多个,培养了茅威涛、吴凤花、陈飞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创作了一批越剧精品,可谓薪火承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绍兴市委王永昌曾介绍说,绍兴正在打造越剧艺术研究中心、越剧创作生产中心,并积极推进越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越剧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又例如仅越剧之乡嵊州就有112个民营越剧团,每年演出3.5万场次,为该州创造51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剧团的盛演,拉动了当地道具服装、演出培训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总收入达8000多万元,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演艺人才前去加盟。嵊州市委陈月亮打趣道:“拉起一台‘戏班子’,好比办了一家小工厂,而且只赚不赔。” 2008年初,越剧发源地嵊州又暴出了一则重大新闻:嵊州籍民营企业家、越剧爱好者、全国著名的绿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卫平先生情系桑梓,关心越剧的发展壮大,慷慨捐资一亿港元,在家乡建立嵊州越剧艺术学院,市政府鼎力配合,2010年就要投入使用。听了这着实“雷人”的消息,实在敬佩这样的企业家真是有胆识、有魄力、有远见,该剧种今后将锦上添花,迈上更高、更美的新台阶了!如果全国各地多有些像这样的企业家,人人都来关心国粹艺术献爱心,那么何愁戏曲不兴旺发达、薪火相传呢! 嵊州市为建设越乡文化名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把民营剧团作为事业来发展,产业来开发”。去年,市里从农村招收近百名学员进行培训,半年之后这批新人充实到民营剧团。市里还规划投资3亿至5亿元,建设越剧剧本中心,专营民间剧本收集、收藏、买卖;建设一个越剧服装市场,规模宏大。2007年6月,为纪念越剧百周年诞辰,中央电视台与越剧界举行了“越女争锋”大赛,竟分为杭州、绍兴、上海等赛区,各专业剧团的初赛选手就将近千人,涌现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优秀青年演员,20人获得金奖、银奖,凸显越剧发展迅猛,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2009年6月,第二届“越女争锋”又燃战火,更比上一次激烈,参赛演员要“龙凤配”(生旦搭配)参加比赛,更比上一次难度大,竞争剧烈,将更有看点,推出更多新秀。 安徽省的黄梅戏曲调优美动听,活泼清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千人万人都会哼黄梅戏,严凤英的《天仙配》、《女驸马》久远流传在广大戏迷的传唱中,成为了全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而且很多海外华人和一些老外都会唱。据200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全省公然有1300多家民营剧团,每年上演30多万场精彩节目,创造了上亿元的产值。安庆、怀宁等黄梅戏之乡的很多民营剧团,入冬以来就接受了各地乡亲们的订单,邀请演出的时间已排到了翌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适应市场的要求,不断创新表演技巧,努力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这是安徽民营文艺团体异常活跃的根本原因;演出形式机动灵活,表演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又是安徽民营文艺团体异常活跃的又一原因。近几年来,黄梅戏的新剧目、新人不断涌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频率和观众的收视率都很高。2007年初,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梨园擂台》栏目联手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联合举办大型活动“寻找七仙女”——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黄梅戏又像“越女争锋”那样,花团锦簇、风风火火地在中央电视台上热闹一番了。参赛者数百人,鄂、皖、浙、苏都有人参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和总决赛,七仙女终于找到,夺得金奖的是两位安徽潜山籍的陈晓玲和程丞。 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了凸现安庆这座古城所具有的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黄梅戏这朵艺术园地的奇葩更加绚丽芬芳,经省教育厅批准,安庆师范学院于2006年5月1日成立了黄梅剧艺术学院。聘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任名誉院长、教授,开办起了本科四年制的表演专业和编导专业,经过两年的运行,发展情况良好,今后黄梅戏将有堂堂正正的本科大专生毕业了。这一高招,实在是远瞩,影响巨大,黄梅戏走向世界的日期已为时不远了。2009年10月下旬,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又隆重在安庆市开幕,共有16台新剧节目上演,吸引了周边省份剧团携带剧目前来参加,红红火火,煞是热闹非凡。总之,这样的实际例子还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话又说回来,我这样说的目的是,京剧虽然是国剧,全国性的剧种,又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担当了领头羊的作用,但京剧的群众基础主要在大城市和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群中,欣赏京剧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看戏、赏戏的知识水平。在全国专州县一级,这些年已绝大部分没有专业京剧团了,特别京剧在广大农村的群众基础就比较薄弱。这些年大城市的文化艺术品种很多,舶来品也不少,观众的品味不断提高,选择性很强,消费者又主要是青壮年人群,因此市场竞争很剧烈,很残酷。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京剧更是不太景气,老观众不断流失,新观众培养不起来,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出现了所谓“台上喊振兴,台下冷清清”的局面,着实令人堪忧。现在全国仅京、津、沪等地区的著名京剧团和著名演员演出有号召力,能创造一定的票房价值,而不少省级京剧院团除春节和重要节日能商演几场外,一般已不能坚持正常演出了。更有的剧团人死艺亡,行当不全,已多年不能演出,人心涣散,门可罗雀,名存实亡。例如河南、浙江、安徽等省的地方戏势力很强大,这些省的京剧团一直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又再问:京剧全国有几个民营剧团呢?又有多少京剧团能自食其力和创造经济效益呢?恐怕有关部门也很难回答和道出尴尬相。 2006年夏,中央电视台举办四年一届的京剧青年演员大赛,虽说也涌现了好几位尖子演员和优秀演员,但参赛的规模、气派、人气、阵势、行当和演员的分布地区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还不如越剧那样声势浩大,场面壮观,人气旺盛,人才济济而广泛,观众支持力度也很大,参赛剧场座无虚席,群情振奋,人声鼎沸,叫好声此起彼伏。这几年京剧的剧本创作、演出场次和效益、新剧目的轮换率、电视收视率、人才培养等等方面,有的还不如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我担心有朝一日,若搞不好,京剧还可能被豫剧、越剧等地方戏迎头赶上,例如现在豫剧要赶超京剧的呼声就很高,“梨园春”的观众之多、赞助单位和广告之多、经济实力之强、参赛人数之多和广泛、演出水平之高、人气之旺、阵容之整齐,等等,决不亚于中央台11频道。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居安思危,而是现实已如此,我们已身处逆境、险境,甚至岌岌可危了,这很值得京剧人警惕和深思,应警钟长鸣,应尽快找出切实有力的对策和措施而积极奋发有为了!不能再空喊振兴的口号了!同时,我们也应虚心向这些生机勃勃的兄弟剧种学习,扬长避短,焕发青春!应该给京剧松绑,放鱼归海,让其在大自然界里遨游,自己养活自己,生活得更好!也即是京剧应面对全国广大的观众和戏迷而好好服务,他们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决不能忘了这个根本,没有演出市场就没有京剧,更应切忌不计成本、崇洋媚外、妄自尊大,搞花架子。要大力普及京剧,培养新的观众群体,京剧进高校、中小学、社区和农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制订出有效、可行的计划,切切实实地行动起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