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青云梦》剧情:
曾青云卖烧饼度日,但酷爱诗文,每夜在甘霖寺琉璃灯下勤读,六年心血凝成诗稿两卷,因贫困,无法刻印成册,京师闻名的大诗人曾世辰途经甘霖寺,病卧三月而亡,但四方得知曾诗人寓居甘霖寺,纷纷慕名来访,镇海知县许宰,扬州富豪商千万,皆误认曾青云为曾世辰,并愿资助曾青云印诗集,曾青云将错就错,冒曾世辰之名,往扬州商府作宾。
青云在商府与婢女王雪莲相爱,商府千金牡丹也钟情青云,并要求雪莲退让。雪莲为报牡丹当初救命之恩,只得从命,青云怕得罪商千万,答应与牡丹成婚,至此,青云诗集刊印,名震四海,拜堂之时,曾世辰之妻,甘霖寺老和尚,曾青云的兄嫂皆闻讯而宋,冒名之事败露。青云犯假冒罪,被发配充军,忽传圣旨到,授青云“五品内廷供奉”,晋京为皇太后贺诗祝寿。一时翻云覆雨,各类人物别作一番表演。
青云悟彻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毅然携带以诚相待的伴侣.浪迹名山大川,去追寻湖泊山林之乐。
戏评越剧《青云梦》作者:风飞沙
世态炎凉人心恶,不重文才只重名,有名争向献殷勤,无名寸步亦难行。这是越剧《青云梦》里的唱词,此剧我已听了N遍,借用戏词有感而发。
先简单介绍下剧情,曾青云为了自己的心血—六年熬成的诗稿得以流传,不得不冒充已故大诗人曾世辰,要求官府,富商替他完成心愿,还违心不和心爱之人结连理,娶富商的女儿为妻,为的就是他的诗稿。最后败露,也让他看清了世态炎凉,不再为功名利禄所动,带着心爱之人,浪迹天涯。
戏中的男主角曾青云,不管事业和爱情,优柔寡断,任人摆布,让人觉得好窝囊。其实他冒名顶替大诗人也是身不由己,是那时的社会造成的,不重文才只重名,有名争向献殷勤,无名寸步亦难行。起初他也不想扬名立万,不过达官贵人资助的力太大了,不得不使他越陷越深。在感情方面,虽与雪莲两情相悦,但富商女儿的强逼联姻,不得不使他放弃美好的姻缘,这样就可以使富商名正言顺为他刻印诗稿了。但事情并没想象的那样,最终谎言还是被拆穿了,青云这才大彻大悟。朝廷给他官职也不为所动,依然带着雪莲浪迹天涯,去寻求湖泊山林之乐。
戏中的女主角王雪莲,不贪富贵,不愿成为富商的姨太太,以死抗争。她通情达理,为了心上人的前途,不惜牺牲美满婚姻,化小爱为大爱,成全她所谓的救命恩人和曾青云的婚姻。最后知道青云冒名顶替,是卖烧饼的,也不嫌弃。她不计前嫌,不离不弃,陪着青云充军三千里。
戏中的商牡丹,是最可耻的人物。她只是看重曾青云(曾世辰)的名气,贪慕虚荣,死乞白赖要与青云成婚。为达目的,不惜使用卑劣的手段,先是动之以情,当着雪莲的面把卖身契撕了,说什么要成全曾王两人,让雪莲很羞愧,继而说明如果她的婚事泡汤,只能一死了之,让雪莲进退两难,然后自艾自怨,怨自己自作多情,再次让雪莲动摇心智。牡丹看时机成熟,要认雪莲做姐姐,以达到要求雪莲让出未婚夫的目的,最后晓之以理,只有曾青云和她成了亲就能刻印诗稿,完成心愿。牡丹是对雪莲有恩,在老爹手中救下雪莲,那不过是是树立形象罢了。不顾面子闯宴根本不是为雪莲(让雪莲误以为),还不是为她老爹解围。这些种种足以让牡丹有充分理由要求雪莲让夫。
戏中的镇海县令许宰,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马屁精,先是说一通拍马屁的话,然后送上银子和丝绢,又答应为曾青云(实际他是为曾世辰)刻印诗稿,他还有个要求,在诗稿的首页写篇序言,这样他也能出名了,升官就有希望了。
戏中的商千万是个老色鬼,吝啬鬼,逼迫雪莲为妾。资助青云图的是名扬四海,逼迫青云与他女儿成婚,图的是大诗人的名气。只有做了他的女婿才愿意出钱刻印诗稿。
戏中的还有些人物就不一一举列了,总之到最后事情败露,牡丹怨恨双眼无珠,错嫁穷人。商千万恼羞成怒,怒骂青云骗取婚姻,骗取钱财。达官贵人捶胸顿足,责骂青云骗取他们的信任,不该资助没名气之人,许宰更是恨之入骨,因为没升官没出名的机会了,于是气势汹汹地下令要把青云发配充军,连平时就势利的自己的兄嫂也不和他相认。只有雪莲又爱又气,生气青云没骨气,不该冒人名,但愿与之互相扶持。突然一道圣旨扭转乾坤,封青云五品内廷供奉。一时间翻云覆雨,刚还一帮现实之人立马变了,又是轮番表演。最起劲最不要脸的的当属牡丹,一听青云有了官职,又厚着脸皮想要和他成婚,徐宰呢即可跪拜青云,青云的官职比他大呀,马屁自然是少不了的,达官贵人们拼命催促青云和牡丹赶快拜堂成亲。这倒让我想起了前苏联著名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变色龙》。这正是世态炎凉人心恶,不重文才只重名。有名争向献殷勤,无名寸步亦难行。
萧雅 越剧《青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