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间,一张越剧明星的个人CD,卖掉了近5000张;一盒由名家联袂演出的京剧《四郎探母》,发行了15000余盒,而新版越剧《红楼梦》制成CD和VCD后,总销量已突破11万张。部分戏曲音像制品的畅销势头,甚至盖过了流行歌曲。 一度凭借做海外流行歌手引进版而获得超常发展的上海声像出版社,去年重做戏曲片,一连推出了方亚芬、章瑞虹、单仰萍、王志萍、华怡青5位当红明星的个人越剧CD,平均每张的发行量都在3000张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00张。老编辑钱进喜形于色:国内的二线歌手,个人CD的发行量也不过如此而已。戏曲音像制品能向流行歌曲叫板,这是前些年不敢想像的。 戏曲片的生产大户上海音像出版社,靠出版新戏尝到了甜头。继新版越剧《红楼梦》演出VCD后,他们又推出了VCD、CD等各种品种的《红楼梦》,也卖得很火。今年又推出了DVD的《红楼梦》,这是国内首张戏曲DVD。另外,越剧《舞台姐妹》、沪剧《大雷雨》等VCD都卖到1万张以上。 中唱上海公司去年动作也很大,全年共出版新版戏曲音像节目107个。为纪念越剧大师尹桂芳而出版的《尹派名曲》,收入了尹桂芳解放前各个时期的录音和她带病录制的最后一版录音,因此上市半年内就销售了近万盒。去年,该公司的老唱片系列,又增添了《程砚秋演唱艺术特辑》和《黄桂秋剧目》选,销量上也都屡创佳绩。 近两年,流行歌曲火爆市场逐渐风光不再,一些唱片公司重新把目光转向民族文化产品。据悉,90年代初,一盒周华健的音带可以卖到100多万盘,而现在能卖到4万盘就可算是不错。发行国内二三流歌手的音带,唱片公司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 演出和出版形成良性互动,捕捉演出市场热点,以此带动音像出版,制作文化副产品,是上海音像界探索出的新路。京剧《曹操与杨修》、越剧《舞台姐妹》、昆剧《牡丹亭》等能热销,离不开演出的推动。如音像出版社在获悉新版《红楼梦》入选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后,同步推出了该剧的VCD,很多观众看了VCD来了兴趣,又进大剧院看现场演出的。音像不是演出被动的衍生品,出版社要主动出击,这两者可以互相推动的。社长韦芝说。 民族戏曲为低迷中的音像市场注入了巨大活力。今年,上海音像界纷纷看好这一领域,各出版商群起抢夺,在今年的菜单上戏曲毫无例外都成了各家的重头戏之一。上海声像社正在制作赵志刚、钱惠丽、张咏梅的CD专辑,总共8张CD将包装成套出版。另外,袁雪芬等老艺术家的CD专辑,茅善玉和孙徐春的MTV也都在计划之中。中唱公司将有《马连良演唱艺术特辑》、《菊坛新光》、《评书新锐》等盒带上市。上海音像社的重中之重,则是推出100集囊括国内主要剧种的《中国戏曲经典唱段》。 《文汇报》 金涛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