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百花将成为茅威涛解决越剧当下融入多元文化环境的一个指望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有一座博物馆、有一个实验黑匣子剧场、再有一个近千座的大剧场以及容纳几十人的堂会,还有咖啡吧、书店、画廊等,未来位于杭州宝石山下的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将成为茅威涛解决越剧当下融入多元文化环境的一个指望。昨天在台北县举行的两岸传统戏曲研讨会上,在第三届浙江文化节演出接近尾声时,曾永义、茅威涛、蔡欣欣等两岸研究戏曲、从事戏曲的文化人作了一个深层次交流。茅威涛第一次把她做一场巡演、办一所学校、有一个自己的剧场的想法,与现实的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对接起来,并希望这种对接能改变越剧的生存环境,让越剧融入当下生活与文化,得到更多主流观众的认同。 大学教授蔡欣欣谈了戏曲的演变历史,濒临失传、急需传承的原乡戏曲,曾是民间戏曲的主流,现在通过演出标本保存,与文化生态重建,双重渠道加以保存与回归;京剧、昆曲这些大剧种,既要保存资深艺人朴实深厚的传统技艺,又要开枝散叶延续,赋予它现代风华……传统美学与文化品格的继承,戏曲神韵的护守,创意行销与时代的对接,是蔡欣欣提出的戏曲融入当代生活之道。 茅威涛的发言,首先从一个突兀的话题入手。她说,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哪天打算离开舞台,会选择哪个朝代的哪位男性去完成告别的手势?也许会选择清代的李渔,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异性装扮。茅威涛甚至设想了这次告别的场景——她扮成李渔,某日,在某个无名的演出场所,投入地演到戏的最后,收住拖腔,任凭音乐渐远,灯光渐暗,静静站在舞台中央,当众慢慢把脸上的油彩擦去,把女小生的行头一件件卸去,然后鞠躬拜谢观众——就这样,从此远离舞台。 为什么会选择李渔?因为李渔有一座芥子园,容纳着茅威涛的梦想,可以在那里写戏、教戏、学戏、唱戏、看戏、品戏、论戏……通过一代代努力,使越剧真正形成自己的表演美学,让越剧的表演能够与那些历史悠久的剧种站到同一个水平上,让越剧融入现在的生存环境。 茅威涛现场同样提出了戏曲在当下的困惑,越剧如何才能取得与当下主流观众的对接?为什么很美很诗意的东西,贴上越剧这张标签,在很多青年眼里就变成了落伍、老土?她举了自己最新的作品,新版《梁祝》。2006年,郭晓男执导,茅威涛、陈晓红主演,推出耗费10年心血打磨的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浙江长兴召开的首演新闻发布会,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到场,做了庞大的宣传。之后,该剧以“穿越百年、感受经典”为主题,浩浩荡荡北上南下巡演……但茅威涛觉得,所有的努力,并未换来越剧在当下的“柳暗花明”,也没有改变越剧的生存质量。茅威涛把解决越剧融进当下多元文化环境的希望,寄托在“驻场”演出上。她希望借助自己的剧场、自己的学校,由二者延伸成一个营销渠道。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