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是文学经典之作,当巴老百岁华诞之际,在中国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有四台根据《家》改编的戏剧作品演出,真乃盛世盛举。应该说,四台戏都是佳作。 当然,由于每个观众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不同,他们喜爱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对我来说,上海越剧院的《家》给予我的感染力最为强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一个急遽动荡的时代,潸然泪下。 小说《家》以大家庭的叛逆、的火种觉慧为主角,曹禺的话剧《家》主要写瑞珏的戏,都有其根据,也都很成功。但是,越剧编剧吴兆芬却不满足于移植性的改编,她一方面仔细琢磨小说原著,一方面考虑到发挥越剧院诸表演艺术的特长,果断地用浓墨重彩来写高家大家庭中的长房长孙觉新,而由尹派小生赵志刚扮演这个悲剧人物。如今,获得了轰动效应,决非偶然。 从一开始,觉新的思想感情便一直处在反复斗争之中,而这一种反复斗争的思想感情用戏曲的咏叹调色彩的唱腔表现,确实具有撼人心弦的感染力。尤其是赵志刚擅长的清板,把觉新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忧郁、酸楚、左右为难无法应付的情结作了充分的宣泄。 赵志刚又用一连串的“为什么”发问,这是一种无奈的也是无效的“抗争”,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当年尹桂芳演出《屈原》时唱的《天问》,所不同的是《屈原》中的屈原多少还有点忿怒,而觉新则不太敢怒也不太敢言也。 当然,作为整个一台戏,赵志刚的成功,和其他几位表演艺术家的密切配合也分不开。扮演梅芬的单仰萍一直以演《红楼梦》的林黛玉而著称,她的凄切哀怨的王派唱腔,用来表现梅芬的身世也决不逊色,尤其她对瑞珏的理解和同情,更把“悲”的气氛渲染到了令台上台下几乎窒息的程度,却又不失是一般的哭诉。吕派花旦孙智君扮演瑞珏,在悲剧分寸的掌握上也恰如其分。导演杨小青对小说原著与改编文本的精神有独到的了解,对每一位表演艺术家的长处也熟悉,能使之充分发挥。 在处理觉慧和鸣凤的恋情问题上,导演也使之带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青春气息的诗情画意。许杰扮演的觉慧是那样朝气蓬勃,鸣凤由傅派新秀陈扮演,一方面是显稚气天真,面对残酷现实,她也沉着应付,以死相抗,非常可信。 舞台美术和灯光紧扣剧情,完美无缺。使有限的舞台成为广阔而多变的空间,梅林景色的转换实际上是悲剧进程的脚印,我所说的诗情画意,主要是指情景交融,而决不是指布景的片面追求华美。 越剧《家》是编、导、演密切合作的成果,也是尹派、王派、傅派、陆派、吕派后继有人的一次大检阅。更重要的是论证了保存遗产的同时,创新的必要和重要。男女合演的现代剧从今以后也多了一个范本,继续加工,可望成为经典。(蒋星煜) (摘自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