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越剧 写意人生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第五联合工作站有一位年逾古稀,却一如既往的越剧爱好者,张娟娟阿姨。说来张阿姨对越剧的钟爱真是源远流长。在小学的时候,偶尔听到越剧的广播,觉得非常好听,就对越剧产生了好感,跟着学,跟着哼,就慢慢地上了瘾,也渐渐地靠了谱。到初中时张阿姨已是文艺骨干,登台演出越剧,台下掌声不断。由于她爱唱王(文娟)派,同学间甚至不叫她张娟娟,干脆叫她小王文娟。张阿姨是1963年的知青,到江苏东坝农场。由于她爱好文艺,就成为农场的思想宣传队一员,当时才子佳人之类的不能唱,就唱《江姐》,就唱《杨开慧》。她经常到公社,和各个大队演出。因为当时她的越剧已唱得不错,所以每到一处,大家都要来听“娟娟的越剧”。1975年回城,安排在苏州电视机组件厂,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她的越剧很快就在厂里传开。但真正实现张阿姨越剧梦则是在她退休后,因为她个人非常痴迷越剧艺术,退休后结识了几位越剧爱好者,为了使传统越剧让更多的辖区居民所了解,也为了让越剧爱好者有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张阿姨很快组建了社区剧团。近邻的几个社区纷纷邀请他们前去演出。精彩的演出、委婉动听的唱腔让闻讯赶来的居民络绎不绝,随着越剧梦的驱使,也为了更好的将演出效果呈现给辖区居民,剧团萌生了彩妆演出的念头。可是要能适合各个剧目演出的全套行头费用可观,对几个企业退休的老同志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几个老姐妹硬是省吃俭用,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上万元的行头就请了回来。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穿上戏装,就给人一个入戏的概念。她的演出不但给社区增添活跃,给乡邻带来乐趣。有不少传统剧目都融贯了做人的伦理道德。一曲在杨枝社区附近闻名《碧玉簪》中的“两块肉”就为婆媳关系树了一个榜样,展现了家庭和睦的温馨。熟悉的唱段,优美的唱腔,演唱迭起,不时引起观众的叫好声张阿姨他们在各个社区间已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年越剧演出剧团,除了在本社区为乡邻演出,还受其他社区和公共演出场所的邀请,经常是早上出门,到晚上才能到家。虽然很辛苦,但他们却很开心。一个业余的越剧剧团,为何能受到居民这么大的欢迎?张阿姨介绍,他们这个越剧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如今已吸引各类戏曲爱好者20多人,他们不但排练了传统古装戏,而且结合当地实际,排练了一些宣传地方政策、邻里和睦的小戏、小品,仅今年就已为老百姓演出200多场。不仅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