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戏曲经典也须现代化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当年,以茅威涛、何赛飞等为代表的“金花”,在戏曲界掀起了越剧“小百花现象”。30年后,担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茅威涛携越剧经典首次来到山东演出。 1月11日晚,在全国浙商华北峰会暨山东省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专场演出新版越剧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接受采访时,茅威涛说:“这是小百花越剧团成立30年来首次到山东演出,这次新版《梁祝》也是最能代表‘小百花’的作品。” “现代化”风格打动今天观众 这次的新版《梁祝》,是在越剧百年时重新编排的。首演时,茅威涛表明心志:“这次创作是在传统外衣下面,延续着我从艺以来未曾改变过的追求。” 茅威涛表示,《梁祝》是越剧最擅长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但是拿到老版《梁祝》剧本的时候,我没有被打动。“老版《梁祝》是为了配合宣传《婚姻法》,体现的是反对包办婚姻的主题。时过境迁,原来的情节已经很难打动今天的观众了。” “梁山伯为什么喜欢祝英台?梁山伯怎么一下子把友谊转换成爱情?这些都要现场观众瞬间都能接受。”为此,新版《梁祝》加了一场“高山流水”的戏,表现梁祝三年同窗结下的深厚情谊,并巧妙地将《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作为主题反复吟诵。 茅威涛说,只要符合今天的审美和情感诉求,艺术就一定能打动人。“‘梁祝’的爱情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主题,能够把这个爱情故事延宕类的一种共同话题,这是超越爱情的一种大爱,我们今天已经缺失了的一种纯粹,可以打动剧场里的每一个人。” 由于老版《梁祝》深入人心,茅威涛也曾担心观众对新版《梁祝》的接受程度。“我们打造过一个‘明星版’《梁祝》,由越剧界的众多明星共同演绎,我把新版《梁祝》里的‘山伯之死’加到戏里,没想到一些老戏迷反映非常好。这就是现代的舞台剧风格打动了今天的观众。”茅威涛欣慰地说,“我觉得经典作品是无法超越的,但是经典必须现代化。” 不能丢弃艺术传统 获得过三届梅花奖的茅威涛,曾和导演郭晓男合力将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春琴抄》改成越剧,还把著名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寓言剧《四川好人》搬上舞台,改名《江南好人》。她的每一次新作,都会引来或大或小的争议。 但是,茅威涛更愿意用“戏曲现代化”来代替“创新”这个概念,在戏曲的变革方面没有丢弃越剧艺术最本质的传统。“我演小生从来没有不带护领的。”茅威涛说,“我们要把老祖宗的东西现代化,让老百姓接受它,但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 此前,小百花越剧团排演出了新版《梁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经典剧目,还在2013年排了一台清宫大戏《步步惊心》,改编自同名穿越类电视剧。“越剧很年轻,就诞生于100多年前的田间地头,没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我们只能向别的兄弟剧种去‘偷’,但我们没有脱离戏曲艺术的本质,我们叫‘认祖归宗’。” “在排《西厢记》时,我们学习川剧的‘踢褶子’;《孔乙己》里,我们借用了京剧的‘叠披’。”茅威涛表示,这个京剧动作是“新娘待嫁试新衣”,表现人物亟不可待想当新娘子的那种高兴劲儿,一件衣服一秒脱下、一秒穿上。“我们表现的是孔乙己的内心挣扎。” 在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中,茅威涛也在不断的丰富着越剧表演艺术。“我们的越剧,话剧替代不了,黄梅戏、沪剧、京剧、昆曲都替代不了,好比《梁祝》的基本成态,我在寻找真正属于女子越剧的一个舞台样式,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种创作主旨。” 借助媒体宣传戏曲 “为什么我们的戏曲越来越边缘化?这就是我们的戏曲从业人员自身没有脱去农耕时代的印记,没有反思怎么样让戏曲现代化的问题。”茅威涛表示,“以前的红线女、常香玉老师,都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但现在的剧种能走出本地域的有几个?” 在演戏之余,茅威涛不仅积极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而且参加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来宣传越剧。“我的微博在戏曲演员里算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但是跟影视明星比起来,就是他们的一个小零头。”茅威涛说,在以前,自己的微博一天增加几十个粉丝就不得了了,但是自从上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以后,这几天就成百的增加粉丝。 茅威涛坦言,自己参加这样的娱乐性综艺节目,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越剧。“我的一些同事看了播出的节目,觉得很遗憾,因为他把很多内容剪掉了。但是我觉得人家剪得很好,因为我们的诉求已经达到了。我们不是来普及知识的,而是要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越剧,让他们觉得原来传统戏曲也挺好看的,这样就足够了。” 在济南演出后,“小百花”将赴长沙演出传统与时尚兼备的《步步惊心》,这是给剧团新生代演员量身定做的毕业大戏。 茅威涛说,剧目的选择也要因时而变,“假如我们继续墨守陈规的话,就会被关在20世纪的大门里出不来。”(通讯员 张铭芳)

(摘自 《大众日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