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越剧艺术家的提议
1991年,嵊县举行“越乡文化节”,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这次家乡的盛会。与会期间,她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地处“竹苑宾馆”的嵊县竹编陈列馆,我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时任全国代表和县副主任的俞樟根接待了她们。
在这个竹子造就的艺术海洋里,袁雪芬等越剧表演艺术家对竹编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在竹编“牡丹亭”前,袁雪芬饶有兴趣地说:“嵊县是越剧和竹编的故乡,这家乡的两朵姐妹花是否能在竹编上体现出来,你们看,这个竹编“牡丹亭”使我想起了越剧起步的万年台,我想是否可以搞一个竹编的万年台?”俞樟根大师略思索了一会,说:“完全可以。”我接着补充:“名称就叫‘越乡古戏台’,既突出了越剧的故乡,又说明这是家乡的戏台,台上还可以搞几个传统戏的演员,使作品活起来。”袁雪芬笑着点头,连连说:“很好很好。”
一个竹编精品的诞生
就这样,俞樟根挑起了主持竹编“越乡古戏台”的工作,他叫我先拿出设计草图,为此,我和他一起看了崇仁瞻山庙戏台、苍岩绳武堂古戏台和县城城隍庙戏台等七八个戏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竹编越乡古戏台的草图,并由木工们制出了模型。
竹编艺术品的重点是编织,这是体现作品精致高雅的关键,俞樟根对传统的150余种编织技法进行摸底排队,从中挑选出最能显示作品材质美感的编织图案,并编织了10余种竹编图案小样,拿到“越乡古戏台”模型上去试验,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如戏台台基的侧面用薄竹篾编成“穿篾连脚块”,宛如古砖镶贴;四根下方上圆的石柱用灰色竹丝和棕色竹丝密编而成,给人以坚硬的石质感;戏台的双层屋面用本色竹丝编就,再压成瓦垅形,外部瓦当用花形竹雕镶嵌,宛如古朴典雅的筒瓦。
更为精准的是戏台“出将”、“入相”间的照壁,上面的“瑞狮戏球”图案,是技艺高超的两位竹编女工艺师用黑白两种篾丝仿照丝织的方法编起来的,这是竹编工艺中的绝技,而且要在20厘米见方的小面积内编成这么清晰细致的图案,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再加上竹雕的栏杆、横匾、雀替和正脊上两条高高扬起的卷尾蟠龙,使整座竹编“越乡古戏台”高耸挺拔,气宇轩昂,古雅精美,堪称嵊州竹编中的精品,配以传统剧目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使我们宛如听到越剧优美悦耳的曲调。
这件竹编精品现陈列在艺术村竹编艺术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