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越剧20年
看戏听戏爱上戏
王春锋祖籍台州。台州多越剧戏迷,过年过节常有剧团过去做戏。从小,由外婆一手带大的王春锋牵着外婆的衣角,扛着小板凳走村串巷去看一场场的戏文。戏台上演员的一个莲步,一个眼神,一个水袖,就那样钻进了小男孩的心里。“长大以后,我也要唱戏文。”大人聚在一起,总是要问问小孩子长大以后的志向,王春锋不想当解放军,不想当工人,他就想当“戏子”。他这样的回答当然让大人们大失所望。可是,唱戏做戏,的的确确是王春锋的理想。
那时,也就五六岁吧,王春锋还不识字,台上演员在唱什么,他听不懂,只是觉得特别好听,像有一双手温柔地抚摸他的心脏。他也常常咿咿呀呀地唱,因为不知道唱词,由着自己的性子编,有时就单纯地哼几个音符而已,不过,虽然是自编自唱,倒也一板一眼的,把同样喜欢唱戏的外婆总是逗得眉开眼笑。
年岁稍长,他就迫不及待想上学。大人们以为他是读书的好苗子,感到非常欣慰。谁知王春锋心里有小九九,他想早些学字识字,早些能学戏里的唱词。
10岁时,王春锋已经能唱一整段《十八相送》,音调准,吐字清晰。没有剧本没有老师,王春锋全靠自学。父母给他的零用钱,外婆给他的压岁钱,王春锋都用来买磁带。一有时间,他就打开录音机学唱。等到家里买来DVD后,王春锋的学习工具又提高了一个档次。看着电视学演员的声调、手势,等一段戏学得差不多了,就把原声切换到伴唱。
男孩子唱戏,多少有不务正业之嫌,况且王春锋的确因为痴迷学戏而耽误了学业。做父亲的大怒,当王春锋提出要考越剧团的想法时,父亲一连吼了几个“不可能”。
生角旦角都演绎
父母的反对并没有阻止王春锋对越剧的喜爱。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可以支配的空余时间,王春锋得以尽情挥洒对越剧的喜爱。他不仅买来了成百上千的碟片,还特意购置了戏剧服装。他就想上台,穿上戏装戏服,做一个真正的旦角或生角!
因为自己是男生,嗓音相对低沉,王春锋就选择了唱戚派和毕派。毕派是毕春芳老师所创的唱腔,明朗,豪放,粗犷,适合男生演唱,但戚雅仙老师的戚派,音色醇厚,悲悲切切,一个阳刚帅气的男孩子去演绎,有非常大的挑战。“就是想挑战自己。”
这几年,非专业的王春锋以几近专业的“唱念做打”的水准,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越剧大奖赛,他也以准确到位的表演获得专家们的认可。
“相约越乡”总决赛时,王春锋先演唱《梁祝·楼台会》。在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他一心一意沉浸在楼台会的悲哀中。一举手,一投足,一声唱,一声叹,把祝英台悲凉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二场赛事,王春锋表演《唐伯虎点秋香·三笑》,那又是另外一个活脱脱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北有李玉刚,南有王春锋。”戏迷们的话虽然说得过头了,但王春锋精到的表演,确实让人赞不绝口。无论台上台下,我们期待王春锋将更多的越剧唱段送给戏迷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