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越剧寻根游火了嵊州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一阵阵深沉的唱腔、一声声温婉的曲调,夹杂着嵊州田间的气息,从江南的乡野、河埠,终于在历经化蝶般的嬗变后,走向全国。

从第一副“女子科班”到“娘家戏班”,从半农半艺人在草台演出到打造越剧文化旅游,女子越剧在施家岙的又一次青春逼人,是一次纯属意外的暗合,还是越剧自有它百年不衰的活力元素?

当我们回眸百年越剧时,女子越剧诞生地嵊州施家岙村的村民,借着“越剧文化”吆喝起了乡村旅游。

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开发出了漂流项目,还在今年6月,创建了新的女子科班——“娘家戏班”。施家岙村一下子吸引了上海、江苏等地的许多游客。现在,已经有近5万人领略了女子越剧诞生地的魅力。

在2006中国越剧节正在绍兴举行期间,记者走访了施家岙村,村里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公路、造饭店,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让女子越剧文化再次在发源地焕发生机。

越剧百年,来了那么多寻根的游人

这个因女子越剧诞生地而闻名的村庄,藏在深山中。一路上坑坑洼洼,还有一段路是黄泥路,很不好走。

在一块“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的石碑后面,有一条通往剡溪的长廊,上面挂着一排红灯笼,营造出喜庆的气氛。走到走廊的尽头,就是剡溪,风景一览无余,岸边停靠着许多竹筏。而村中小桥的桥栏上雕刻着《祥林嫂》《打金枝》《梁祝》等越剧场景。

65岁的村民施大爷说,自从村里竖起“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的石碑后,每天都有好多大巴车来,游客们先去剡溪漂流,再到绳武堂古戏台看戏,“村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村子里,几栋红砖盖的三层小楼特别惹眼,其中一家正在装修。施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游人多了,村里没有饭店,都是到农家吃的,好多农家准备开小饭店了。

远处传来优美的唱腔和着阵阵的鼓乐声,声音划破宁静的天空。随着声音寻去,那个传出女子越剧第一声咿咿呀呀的绳武堂戏台,赫然映入眼帘。

古戏台上“女子越剧娘家戏班”的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双珠凤》《打金枝》《五女拜寿》,一段接着一段,不断的喝彩声和如雷的掌声,透过时间碎片,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歌舞升平的喜庆,还有那簇拥的人影和如雷的喝彩声。(南芳 吴新燕)

(摘自 《今日早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