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考虑在未来的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建一个越剧博物馆,把袁雪芬老师的这些珍贵资料与照片都收藏在馆里”,昨天,在杭州举行的袁雪芬追思会上,袁雪芬的三个儿子向省文化厅捐赠了袁雪芬遗存的艺术文献资料,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说了以上一番话,他认为这些资料蕴含着袁雪芬无数的心血,也丰富了浙江的艺术珍藏。
2月19日,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在家中去世,享年89岁。昨天,浙江戏剧界同仁聚集一堂,缅怀大师78年的艺术道路。而袁雪芬的三个儿子及方亚芬特地从上海赶来,“浙江的山水哺育了我母亲,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袁雪芬的大儿子郑海芽说,他们会继承母亲的遗愿去关爱越剧与中国戏曲。
4月6日,纪念袁雪芬演唱会在上海举行,全场演出最受瞩目的无疑当属茅威涛和方亚芬合作的袁派名剧《山河恋·送信》选段,这是两人第一次同台合作,茅威涛也是首次出演该剧。
在越剧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继承了袁雪芬艺术风格的是方亚芬等人,继承了袁雪芬改革精神的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1946年,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祥林嫂》上演,盛况空前,被誉为“新越剧的里程碑”。巧合的是,半个世纪之后,茅威涛掀起第二次越剧改革浪潮时,其代表作也是由鲁迅小说改编的《孔乙己》。
上世纪80年代初,“小百花”带着新作品去上海演出,袁雪芬都会来看,有一次演《汉宫怨》,谢幕后袁老师上台对着茅威涛说,“小茅,你的眉毛画得不够粗”。袁雪芬经常会给茅威涛提建议,细致到一个妆面。“1998年《孔乙己》公演后,袁老师非常支持这次越剧改革尝试,我后来又改了《陆游与唐婉》以及《梁祝》,但她身体越来越虚弱,新版《梁祝》请她时,她已经不能来了。”茅威涛一直记得袁雪芬对她的鼓励与支持。(记者 南芳)
(摘自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