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农历2月28日,浙江嵊县杜山村大雪纷飞。乡村私塾教师袁茂松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雪芬。20年后,这个冬天出生的小姑娘,为越剧艺术带来了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
2011年2月19日,这片美丽的雪花飞走了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去世,享年89岁。
她,一辈子与越剧结缘,演绎了《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越剧名篇;
她,一辈子实践了诺言:“做人还是要自己非常踏实的,要问心无愧的,非常坦荡的。我是从曹娥江来的,经过钱塘江再到黄浦江的,就把我的骨灰洒入黄浦江,流入大海,我是清清白白来,也是清清白白去……”
今天傍晚,记者接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的手机,正在与客人商谈演出一事的茅威涛伤感地对记者说:“本打算明后天去看袁老师的,没想到竟成了永久的遗憾!”
在茅威涛的心中,就像梅兰芳之于京剧那样,袁雪芬是中国百年越剧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上世纪40年代那场浩浩荡荡的越剧改革,不会有今天深受戏迷喜爱的越剧新天地。”
茅威涛是听袁雪芬老师的故事成长的。她记得,袁雪芬家境贫苦,11岁就瞒着父亲去邻村学唱越剧,并一唱而红,迅速成名,16岁随戏班转赴上海。在上海,袁雪芬开始改革越剧。她灌制了女子越剧的第一张唱片,还上电台录唱越剧,扩大越剧的影响。1946年5月,袁雪芬把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轰动一时。自此,越剧摆脱了唱腔单调与情感贫乏的桎梏,逐渐融合编、导、舞、音、美为一体,开始在中国戏曲的天空上轻盈而优雅地飞舞。
袁雪芬还创立了旦角流派袁派。这一流派多演出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袁派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人们都说,我虽然唱腔师承尹派,但精神却传承的是袁派。”茅威涛还清晰记得袁雪芬说过,“话剧和昆曲,是越剧改革的奶娘……”在袁雪芬的心底,在中国不少剧种日渐衰微的情况下,越剧依然青春,还拥有许多忠实的戏迷,这是因为越剧始终没有停止过吸收艺术营养。
茅威涛说,在越剧步入百年之际,袁雪芬获得了更多荣誉。尽管人到晚年,但因为振兴越剧的重任在肩,袁雪芬比以前更加忙碌了。她参加了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给自己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的越剧生涯留下了完整的记录。她还在央视举办“越女争锋”电视选秀之际倡议并创立了“越剧艺术讲习班”。越剧演出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颇为红火,越剧界相互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
茅威涛难忘2006年,在中国越剧百年华诞之际,她带团进京展演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书之家》和《春琴传》。“感谢你为越剧改革做出的努力!”这是看完演出的袁雪芬送给茅威涛的深情勉励。
这美好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茅威涛说,2008年,袁雪芬已是86岁高龄,还做了部分胃切除手术。但病中的袁雪芬仍牵挂着越剧。谈及越剧的下一个百年她还言笑晏晏,充满了信心:“越剧并不老,她还年轻……”如今老师走了,茅威涛说,雪花飞融,但越剧芬芳依然,此时她最想唱一曲《梁祝》送别老师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记者 刘慧)
(摘自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