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到尤溪县新阳镇下乡,当地村民自费邀请越剧团前来演出,有的一个村演了20多场,十分受欢迎。现场观看后,记者不禁感慨:农村的文化消费需求,比我们想的要大得多。如何对接这一需求,为村民提供良好文化服务,让文化产业的阳光照向广阔田野,是一篇需要做好,也可以做好的大文章。
尤溪县新阳镇是我市的人口大镇,尽管不少年轻人外出,村里的人气还比较旺。村民们告诉我,这个越剧团是从南平建瓯请来的。正月以来,先后在镇里的多个村演戏,每场1300多元,已经演了几十场。剧团正月出来,至今还忙着,没有回过家。
这个来自闽北的越剧团,为何如此受到村民欢迎?记者现场观看后,感到一方面剧团演的大多是传统剧目,这些剧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乡村戏台演过,为今天上了年纪的村民所熟悉。如今,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自然喜欢这些老戏。而且剧团表演专业,几十场下来,重复的戏并不多。
其二,剧团虽然演传统剧目,但不落伍。这从舞台的设置就可以看出来,剧团声光电设备俱全,除全套广场音响和电子字幕显示屏外,舞台的幕景,则采用电脑投影,需要什么背景,就在笔记本电脑上点击切换。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投影大屏幕上,还播放节奏欢快的广场舞,整个演出现场充满了时代气息。
随着文化产业“浮出水面”并“扬帆起航”,专业的剧团并不少。以往,类似文化下乡的活动并非鲜见,但,农村文化需求的对接空间还很不够。剧团演出需要报酬,往常,到乡下演出,要么由文化部门拿些钱补贴,要么就寻找企业赞助。正月以来新阳镇这些场次的演出,大多由村民来买单。买单的村民中有的在外做生意赚到钱,就花钱请乡亲们看戏。有的是家里办喜事,掏钱请戏增添喜庆气氛。一些老人们甚至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凑起来请剧团演戏。村民自愿掏钱请戏,足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文化需求是多么旺盛。
看戏时的一些细节,也让人感慨。比如,有的村在开演时,由村里的长辈拿过话筒用方言说话,请本村人给外村人让座,把外村人当作“来宾”。如此,让人感受到乡村优良传统的承传不息。“需求是最大的资源”。我们能不能准确把握广大农民的需求,关系到文化服务能否真正进入农民的心里,文化产业能否对接上农村市场。而从农民的内心出发,寻找满足他们需求的契合点,无疑是最重要的。当村民们自掏腰包请戏时,他们其实是在给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当夜幕降临时分,蜿蜒村道上,村人们肩扛板凳,相邀到村里看戏。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温馨,还有文化大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