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老艺人的中国梦越剧作曲家教育家贺世忠专访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老艺人的“中国梦”
——越剧作曲家、教育家贺世忠专访

2013年7月4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古韵今辉’——走访浙江地方戏曲老艺人”暑期实践小组杭州小分队前往拜访了杭州越剧老艺人——贺世忠老师。

苦生活“逼”出来的戏曲世家

在浙江甚至乃至全国,贺家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戏曲世家。大哥贺国忠是家喻户晓的“甬剧皇帝”;二哥贺仁忠是浙江越剧院的创建人之一、著名的越剧音乐家;三哥贺孝忠是越剧届享誉赫赫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五弟贺富忠原来也在浙江越剧团工作;六弟贺惠忠原来是福建芳华越剧团尹桂芳的主胡。而排行老四的贺世忠则是原浙江越剧一团主胡,后任浙江艺校专职戏曲音乐教授。

虽然出生戏曲世家,从小接受戏曲的熏陶。但谈及为何从事越剧,贺老却谦虚而朴实地说道:“为了谋生,为了吃饭。”的确,1936年出生的贺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这些新中国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因而在1950年,年仅14岁的贺世忠便开始了自己的从艺生涯,在上海芳华越剧团先任琵琶,后改主胡演奏员。

从事越剧60余年,硕果累累

1957年,贺世忠调入浙江越剧一团任主胡,后于1958年调浙江越剧戏曲学校任戏曲音乐教研组长及音乐科科长。从教4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戏曲音乐人才,如现任浙江越剧团一级主胡陈云雄、二级司鼓马明义、一级笛子白怀喜、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二级主胡吕国光、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一级作曲刘建宽、浙江歌舞总团作曲王天明及杜如松、毛丽华等百余人,现分布在全省各地担任业务骨干。
在音乐创作上,几十年来重点研究实行了男女对唱中的“移调同腔”法,此法曾得到傅全香的肯定,并在1980年受袁雪芬邀请到上海越剧院介绍经验,同年又在全省召开的男女合演唱腔研究会上重点介绍了男女之间G转D清板对唱法,得到了同仁们一致肯定。丰富了男女合演通过转调实现和谐对唱的方法。为各越剧团和艺校作曲剧目达60至70部,如:为杭州越剧团作曲剧目有《春留人间》、《江姐》等;为芳华越剧团作曲剧目有《天雨花》等;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作曲剧目有《主奴联姻》、《醉公主》、《穆桂英三关挂帅》、《救裴》等,其中曾数获省、地区戏剧节音乐创作奖。

创新与传统的碰撞

如今,年近80的贺老仍在继续自己的越剧事业,不是他不愿意退下来,而是他一直在为今后的越剧事业担忧。谈及越剧事业的发展,贺老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创新”和“传统”。越剧从一个小县城的地方戏,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戏曲第二大剧种。这一路走来,都伴随着创新。这其中包括“越剧十姐妹”的创新、贺老研究男女对唱的创新等。

而让贺老担忧的是,现如今的越剧创新,已经脱离了传统,脱离了群众。越剧的创新,必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改革。以前的老艺人是虚心好学,学而好化;因为缺少传统的继承,现在的年轻艺人是既不学也不化,因此越剧的影响力也大大不如从前。如今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剧团都在努力吸引观众,尤其是新观众、青年观众。而许多剧团在没有了解新观众的真正的需求的情况下,就开始没有目的的改革。导致现在的越剧团既无法吸引新观众,也失去了老观众。

另一方面让贺老担忧的就是越剧的教育现状。贺老说,艺术是非常有规律性的东西,而现在的教学正缺乏规律性。现在的教学,一没有教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东西;二青年教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没有知识可以传授,教不出人才。贺老还认为,学校只有继承的任务,没有改革的任务。学生应该在学校学好、继承好传统,到社会上再改革、创新。

心中有一个“中国梦”

从言辞中,不难看出,贺老一直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把我们的越剧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中国梦”,贺老才会对越剧发展现状如此担忧;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中国梦”,已过古稀之年的贺老还继续从事越剧,即便腿脚不便,还坚持四处讲学。

愿贺老的“中国梦”终有一日能实现,也愿每个人的“中国梦”都能成为现实。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