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李琴飞、张丽云为“台柱”的虎风越剧团和以魏水云、葛少华为“台柱”的月峰越剧团,流落在舟山六横岛演出,被驻军87军第5团、第6团收纳,后奉军部令将两团调往沈家门,合并取名虎风越剧团。
1950年春,剧团随军撤退至。同年秋,首演于台北夏都丽戏院,开炮戏《卧薪尝胆》。由于从撤退时戏具行头丢尽,演出时连主要角色也只好穿长衫裤上台,同时又怕观众听不懂,演员卷起舌头讲国语,实是不伦不类。越剧第一次与宝岛观众见面以失败告终。越剧姐妹不甘心失败,决定要让越剧之花盛开宝岛。她们精心修饰加工剧本,新制戏服行头,增加舞美灯光,并由吴燕丽饰西施、朱凤卿饰范蠡、宋天飞饰勾践、吴菊英饰东施,《卧薪尝胆》再度演于台北市永安大戏院,连演10多天,2000多座位无空席。从此,越剧初步在台有了根基。之后,剧团奉军令,为台北、台中基隆的驻军和群众演出。由于剧团归属军队,姐妹们行动不自由,身心不愉快,艺术难发展,因而上书要求离队。经批准于1952年脱离军队,回到民间,“虎凤越剧团”宣告结束。
该团的主要演员有小旦吴燕丽(艺术指导)、张丽云、魏水云、俞兰芳、徐梅秋、俞菊英;小生李琴飞、葛少华、朱凤卿;小丑刘宝宝、喇叭花(原宁波滩簧演员)、东方珠;老生俞少芳、金赛芳、宋天飞等。常演剧目为《珍珠塔》、《龙凤锁》、《二度梅》、《十美图》、《孟丽君》等传统戏。
中华越剧团成立于1952年。成员系“虎风越剧团”撤销后的部分演职员。主要演员有小旦吴燕丽、张丽云、魏水云,小生李琴飞、葛少华,小丑刘宝宝、喇叭花,老生俞少芳、金赛芳等,钱秋卿老师傅为团长。为加强阵容扩大影响,聘著名票友上海人叶云珍助阵。除上演传统老戏外,还演出新戏《黄金梦》、《北地王》、《李师师》、《铜雀台》、《济公传》、《吊金龟》、《杏花村》等。
剧团姐妹们为争取观众,立足,在艺术上作了某些变革,如为避免剧情平铺直叙,运用了电影倒叙、插叙手法。在演出《玉堂春》时,由三对旦、生演员扮演,戏从“三堂会审”开始,当审到苏三怎样结识王金龙时,即换场由另一对演员演“嫖院”,给观众以新鲜感,并可在一夜间欣赏到三对生旦名角的表演,受到观众欢迎。
吴燕丽是该团的主要“台柱”,誉为“越剧皇后”,她立足于创新,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新戏《红娘》中,把红娘一角演活了。此剧又有文武小生李琴飞饰张生,魏水云、张丽云前后饰莺莺,喇叭花饰琴童,刘宝宝饰崔夫人,红花绿叶,珠联璧合,熠熠生辉,获得很大成功。在台北“红楼”、“大华”等戏院演出场场爆满,不仅使从赴台的观众满意,也争取到许多台岛本地观众。从此,越剧在站稳了脚跟。之后,演遍台中、基隆等地,在台北市的“永安”、“美都丽”、“红楼”等剧院都留下她们的足迹。姐妹们还被邀进官方控制的“实践堂”和“国艺中心”等最大最高级的演出场所演出。还被邀到阳明山研究院演出,蒋介石及其官僚们观看了《卧薪尝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员年岁增大,剧团又无新一代人,致使演出失去号召力,剧团只好时演时停。到20世纪70年代初,不得不自行解散。
该团常演的有《碧玉簪》、《玉蜻蜓》、《十美图》、《双珠凤》、《龙凤锁》、《方玉娘》等传统老戏,也上演《空谷兰》、《黄金梦》、《小凤仙》、《泪洒相思地》(续集)、《费贞娥》等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