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近期频频呈现在舞台上的“跨界”现象
今晚上演的越歌剧《简爱》融合了越剧与歌剧,还结合了芭蕾舞。将于12月上演的话剧《梅兰芳》,融合京剧与话剧两大表演体系。余秋雨编剧、关锦鹏导演的音乐剧《长河》,也是黄梅调与音乐剧的结合体……眼下,“跨界”现象在艺术舞台上频频出现。
竞相展示艺术节
“跨界”的意思是两个不在同一领域事物的交叉、合作,也被称为“混搭”,意为“混合搭配”。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不少舞台演出中,都能看到“跨界”作品的演出。越歌剧《简爱》在保留越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注入了西洋歌剧与舞剧的特质,拥有多声部合唱和芭蕾舞表演。多媒体剧《动画大师诺曼》从一位青年舞蹈家的视角,回顾了加拿大国宝级动画大师诺曼·托斯默的一生,该剧运用了电脑虚拟成像、大型投影等技术,在90分钟里把戏剧、舞蹈和高科技熔于一炉。艺术节上还有两位来自日本冲绳的流行歌手夏川里美、中孝介,他们把流行歌曲与冲绳岛呗(民谣)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唱腔,令观众有全新且感动的体验。
生硬搭配不足取
传统戏曲希冀通过现代包装,来赢得更多的观众缘。科学技术期待互动式的文化体验,打动观众。毫无疑问,眼下“跨界”是制造话题的最佳方法。观众总是对两个甚至三个门类艺术之间如何“跨”充满了期待。艺术家出于求新求变的愿望,也热衷于“跨界”,其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艺术突破或市场盈利。不过,并不是每一个跨界作品都能赢得掌声,最明显的失败案例是“好男儿”赛后进军话剧界,他们通过选秀出名,最大的财富是“人气”,而不是“演技”,因此在与专业演员一起合演《红与黑》时就显拙。
艺术融合是目标
以导演女性电影出名的关锦鹏,在执导音乐剧《长河》的时候,分析“跨界”成功的原因说:当亚洲一流的编剧、导演、音乐人、舞美和艺术院校代表共同制作这部作品时,没人想过自己在“跨”什么,而是注重如何把自己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作为导演,就要以融合为最终目的,把“跨界”的艺术家的才思,糅合成一出戏。如果这些各领域艺术家刚好实力相当,就会“火花四溅”。可见,“跨界”艺术只有以最终融合为目标,并由比肩的各领域高手合作,才较有可能“混搭”出杰作。(记者 朱光)
(摘自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