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图书馆,有这样一类小公益,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幸福。
这可能是陈晓红教过的最不“严肃”的表演课。
这位梅花奖获得者、杭州越剧院副院长对着排练室的大镜子拱手作揖,眼送秋波,正深情款款地唱:梁兄,书房门前一枝梅……唱词还没完,背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来:老师,老师,为什么我的纸扇打不开。
“别着急,老师教你,手伸好,轻轻一抖。”陈晓红赶忙过去,扶着孩子的手,耐心地一遍一遍演练。
晚上7:30,杭州图书馆排练室,一堂免费的少儿越剧培训课。
陈晓红的身后,是10来个小小的身影,最小的不到5周岁。他们不是艺校的学生,没有任何越剧基础,仅仅因为喜欢越剧来到这里。
“这是我做过的最接地气的事情了,从艺30多年,我一直希望传播越剧文化,让越剧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艺术,更能够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有一次我来杭州图书馆讲课,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与图书馆的理念非常契合,就有了这个培训班。”
陈晓红说的培训,是指2013年春季,杭州越剧院、杭州图书馆联合推出公益少儿越剧表演培训班,以“子越学堂”为名,为儿童搭建了认识越剧、学习越剧、喜爱越剧的免费教学平台。
培训班第一期招了20个学生,每周五,陈晓红带着杭州越剧院的两三位老师来教课。报名的大多是零基础的小朋友,老师们从最基础的练身段到学习唱腔,一点一点教起。
这,仅仅是杭州图书馆公益培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