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竹海艺术团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在径山,有一副唱越剧的“班子”,叫径山竹海艺术团。拉二胡的肖师傅、敲的笃版的罗师傅,都很有才华;唱旦的盛师姐、演生角的沈师妹,虽然年纪不是很轻,但嗓音依然高亢圆润,咬字吐音很有越乡味。

组建至今已经有八个年头了。尽管更多的时候是在他们自己的“基地”会聚会聚,外出演出是近三年的事情,潘板、长乐、双溪、四岭……较大一点的村子几乎都去唱过,大大小小的演出也有三十多场次了。一年一度的中国茶圣节、径山庙会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

正月十五,径山镇政府在长乐搭起戏台,为长乐村民送上一台元宵社戏。演出整整一个下午,台下的几百号观众基本坚持到演出结束。一位老年村民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说他今年八十一岁,耳朵已经不太听得灵清了,但他四个小时没“挪窝”,他是真正的“看”戏。他说:“演得很好,与电视里的差不多。”

《追鱼》、《盘夫》、《一缕麻》、《祥林嫂》……整个下午,竹海艺术团几乎演绎了为观众熟悉的大部分传统越剧折子戏。《前见姑》演的是滑稽越剧,演着演着,“方卿姑娘”忘了词儿了,机灵的“方卿”很快接了下去,丝毫不着痕迹。这也难怪她们,她们不是专业剧团,他们好多都是高兴集团的员工,平常都得去公司上班,演出和训练要抽业余时间。没有什么部门给他们报酬,因为演出甚至还要少赚工资。他们巡回演出也没有卖门票,完全是出于对越剧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才把他们组合成一个“团”。

为了扮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演员们花去的成本可不小。音响、话筒,还有行头,都是乘几百公里的车去嵊州买来的,而且每个人还得小生小旦老生老旦的不少套数。不去演出的时候,这些衣服和道具都得束之高阁,基本上是赔钱的买卖。

但他们很乐意,他们排演、演出的时候都很开心。他们也感染了径山人,为众多的径山人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