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审视王君安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近来对王君安的关注,源于越剧吧那些贬低她的帖子。

我对王君安了解不多,她的戏总共我也没看几部,现在写出来对她的评价,估计会有失偏颇。肯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朋友们多加指正。

首先说说王君安的优点。

我个人认为,她最大的优点,就是绝美的唱腔,她的唱腔,用“回味悠长、绕梁三日”等来形容,是丝毫也不过分的。每一声都那么勾魂摄魄,透过皮肤,深入你的骨髓,让你为之倾倒,欲罢不能。

她还有一个很大的先天性优势,就是潇洒、俊逸的扮相。王君安天生就漂亮,扮上温文尔雅的小生妆,更是俊美非凡,简直就是迷死人不偿命。

下面说说王君安的局限性。

王君安比较突出的局限性,就是塑造人物性格上的雷同。这里边可能是因为王君安自身内向、羞涩、腼腆的性格原因所致。她的全本戏我看了《红楼梦》、《玉蜻蜓》、《盘妻索妻》,也听过《沙漠王子》、《何文秀》、《浪荡子》等唱段。在我看来,她的贾宝玉、申贵升、梁玉书的性格差不多是大同小异的,我看不出来他们明显的区别。当然了,这跟越剧本身大多数是才子佳人的戏有关系,本身要去区别那些年轻的公子、文人就有一点的难度。但当年尹桂芳为了让越剧跳出才子佳人的框框,大胆排练了越剧《屈原》、《江姐》,而且相当成功。尹派另外三位优秀也都不同程度的尝试了全新的角色。茅威涛演出了《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等,赵志刚演出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赵氏孤儿》、《蝶海情僧》等,萧雅演出了《巡按斩父》、《状元未了情》等。这些新戏不管成功与否,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演员的实力,让我们知道他们除了能演传统越剧的才子佳人,还能演出反差较大的其他人物。但王君安似乎新戏特别少,这当然也不能怪王君安自己,应该是芳华越剧团,甚至福建省文化厅的原因,他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人家芳华越剧团大老远的从大都市上海,千里迢迢,离乡背井来支援福建的越剧建设,自己是不是真正的从心底里重视人家。是否该由政府拨出一部分资金,好好创作几部能打响的新戏,为了芳华,也为了王君安,甚至为了尹桂芳太先生。别让芳华在福建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别白白浪费了王君安这么一个优秀的演员。王君安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获得梅花奖,恐怕跟没有新戏有很大的关系。我总觉得,现在的梅花奖好像“重戏不重人”。所以,剧本的好坏,甚至比演员还重要。

期盼王君安在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角色,让她的真正实力彻底展现出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