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是否有必要跟风追逐高学历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在当下全国各地的艺考潮中,上海戏剧学院悄悄地开出了上海越剧历史上的第一个本科班。专业考试前不久已进行,4月将张榜公布专业成绩上线的考生名单。再经过一轮文化考试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越剧班的50名考生中,将有20名学员成为上海越剧第一批本科生。

然而,此举引起诸多争议。当年,袁雪芬、徐玉兰等在十六七岁时,都已成为挑班的名角,如今,十六七岁的越剧学员却要“躲进书馆成一统”,专心做个大学生?有人质疑,擅演才子佳人、风格青春靓丽的越剧,是否有必要跟风追逐“高学历”?本科四年毕业后的学生,演戏的本事一定能超过舞台上摸爬滚打四年的中专生吗?

本科毕业,较易获得上海户口

事实上,早在6年前,上海越剧第一个本科班已种下树苗。那时,上海越剧院定向招生,从全国各地招来50名学生,与之签订协议,允诺其中的成绩优异者,将进入上戏的越剧本科班学习。对这一举措,上海越剧院现任院长李莉并不十分赞同,她认为:“越剧演员毕竟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如果一定要读大学,比较好的方式是,学生从中专毕业后,经过几年的舞台实践,积累一些经验和塑造角色的问题,再回归课堂,寻求答案,这样收获或许更大。”

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甚至认为,如果真是从事越剧演员这一行当,学历高低与其关系并不很大:“很难说,读了大学的演员,演戏的本事就一定比中专毕业的演员强。”但钱惠丽依旧十分支持越剧开设本科班,并将亲任本科班的专业教师。钱惠丽透露:“相比中专生,越剧演员本科生毕业后较易获得上海户口。能让新进演员拥有上海户口,是上海越剧院与其他越剧院团争夺人才的重要砝码。同时,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演员,那些有过大学经历的演员可能更易转行走向社会。而现在,上海越剧院有不少条件并不适合做演员的人,但由于他们除了唱戏并无他能,要想实行末位淘汰,阻力很大。”

实践与教学结合,更易出人才

对于上海越剧开设首届本科班,最大的争议还在于:十六七岁的越剧演员,正当他们该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崭露头角时,怎么躲到大学的课堂里了?如此一来,演技如何得到锻炼,观众如何能认识他们?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戏曲学院院长郭宇也承认,越剧演员尤其是越剧旦角,一旦20岁之前不能“唱出头”,以后就更难成名了。但他同时认为,办越剧本科班,是让尖子学生在中专与进入院团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他告诉记者:“这些尖子学生进入本科后,除了给予他们文化滋养外,我们还会搭建平台,给他们更多登台演戏的机会。”郭宇认为,分析当年京剧富连成科班的成功经验,其中重要一条是让学生在坐科期间就不断演出,马连良等名角当年都是“科里红”演员。

李莉十分赞赏上戏提出的“让越剧本科生多演出”的办学思路,但也担心,本科生的舞台在哪里?如何能做到多演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通过“青年京昆剧团”这一演出平台,在培养京剧、昆剧的大学人才上,已形成一套体系。然而,对上戏而言,越剧本科班是一个新生事物,师资力量、演出平台等,全都需要重新搭建。

李莉告诉记者:“上戏并不具备演一出越剧大戏的资源,如果越剧本科生要演大戏,必然要跟上海越剧院合作。然而,上海越剧院一年200多场的演出任务,已接近饱和,很难挤出空档让学生们搭台演出。”同样一出越剧《红楼梦》,如果由钱惠丽、单仰萍主演,演出费可达10万元;而如果由还未毕业、尚不具有知名度的学生来出演贾宝玉、林黛玉,可能连两三万块的演出费都卖不到。李莉认为,偶尔让学生搭上海越剧院的班底演一演《梁祝》、《红楼梦》等大戏,那是可能的;但要形成制度,让学生长久登台,演出场次、演出收益等指标就成为院团不得不面对的“大山”了。

郭宇认为,不管搭剧团的班还是自己组建越剧班底,让越剧本科班不断登台演出的办学宗旨必定不变。他透露,他已与演出商商定,将让这些越剧尖子生不断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他们将从折子戏演起,再演经典大戏,以较低的票价,吸引越剧观众,让越剧观众看着这些尖子学生逐渐成长起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