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很多细节都是吸引人的点

author
0 minutes, 1 second Read

花瓣洒落,一幅古色古香的西厢卷轴缓缓展开,当大银幕出现演员表时,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作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出品的首部3D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 越剧电影《西厢记》日前在美琪大戏院举办上海首映式。

越剧四大经典银幕“团圆”

《西厢记》主演方亚芬、钱惠丽不约而同身穿红衣。钱惠丽感慨,“新的技术赋予传统舞台作品新的呈现。”方亚芬说,《西厢记》搬上银幕,令上海越剧院四大经典在银幕“团圆”。夏伟亮身兼《景阳钟》《西厢记》两片导演,他把上海首映喻为“准备很久之后,终于交答卷”。交答卷的,又何止他一人。《景阳钟》主演黎安坦言,演了多年戏,拍电影仍需要重新调整情绪,对着镜子练习表情,适应电影镜头。像所有戏曲电影一样,《景阳钟》《西厢记》开拍前,演员们已在录音棚完成声音部分演出。除了对着空气唱戏录音,演员们还要适应被放大的镜头检视。舞台演出妆浓,演员脸部表情夸张,到了镜头前行不通,“一不小心就成了挤眉弄眼,缺少美感。”开机前,夏伟亮给每个角色都录制了一段试镜片段,从主演到龙套无一例外,全团观看挑刺。“眉毛一高一低”“蹙眉皱纹太多”“粉底没有涂抹均匀”……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回家对着镜子继续练表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景阳钟》《西厢记》在香港举办首映式,映前一个月票便售罄。两年来,《景阳钟》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先进影像作品(3D)电影类优秀作品奖、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最佳戏曲影片奖”和“最佳戏曲导演奖”。《西厢记》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先进影像作品(3D)电影类优秀作品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运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启发上海戏曲工作者对于焕发戏曲艺术新活力的思考。

上海戏曲中心总裁谷好好表示,获奖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服饰、音乐、舞蹈、开打、声音甚至水袖都引起新观众、外国观众关注,“戏曲艺术很多细节,只要做得好,都是吸引人的点。”电影《景阳钟》将原时长2个多小时的舞台版压缩至1小时30分左右。对该剧情节铺陈部分如第一场“廷议”、第二场“夜披”进行删减,舞台第一场为角色预热,交待故事背景,电影则变为万马奔腾,急告战事吃紧。为契合3D镜头语汇,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上昆特别对“乱箭”中的武戏场面进行新的加工,在强化戏曲表演程式的同时,使开打场面更震撼人心。夏伟亮透露,拍摄“乱箭”时特意将镜头吊起,从高空俯拍,给观众视觉震撼。外国观众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场面,冲击力大,反应相当热烈。

电影是活态传承重要方式

《西厢记》历经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徐玉兰、吕瑞英、张桂凤等精雕细琢。徐玉兰生前听说拍摄消息后特意致电表示关切,在她看来,《西厢记》虽是老一辈创作的作品,但它更属于每一代越剧人。精益求精完成拍摄,能使越剧表演艺术的精粹通过高科技手段更为完善地传承下去。舞台版原长160分钟,电影删减张生与红娘的插科打诨部分,突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主线。钱惠丽透露,“减”的同时也有“增”,电影特地增加一段2003年创作的张生唱段,该唱段未在舞台版呈现,加入电影后,使得后半段亮相极少的张生性格更加完整,情节有始有终。

谷好好表示,电影是戏曲活态传承、传播的重要方式,让老观众感受戏曲新面貌、新观众感受戏曲生命力。上海首映良好的票房给了戏曲院团更大信心,没有社会各界的关怀,不可能出人出戏出影响力。在她看来,戏曲电影令“走出去”如虎添翼,“戏曲演出‘走出去’离不开演员和乐队,每次都是大部队。戏曲电影‘轻装上阵’打开平台,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观看,让艺术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创作表演。”《景阳钟》《西厢记》均由中青年艺术家担纲,记录他们最好的表演状态。“几十年后大家可以通过电影看到今日戏曲风貌,犹如我们现在看几十年前《白蛇传》《智取威虎山》《十五贯》,被艺术家的榜样精神所感动一样。”

除《景阳钟》《西厢记》外,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同样参展本次国际电影节,成为首映单元影片。沪剧电影《雷雨》正在横店热拍,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即将开机,上海京剧院还将同时启动《伍子胥》筹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还与上海电影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立戏曲电影放映基地,力求将戏曲电影放映打造成为上海的特色品牌项目,并长期开展。戏曲中心还与市教委以及宝山区、金山区、奉贤区、青浦区文化局交接《景阳钟》《西厢记》电影的数字拷贝,合作推进戏曲电影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记者 诸葛漪)

(摘自 《解放日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