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全面繁荣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后10余年,越剧再创辉煌。然而,在娱乐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越剧开始滑坡,至今依然没有走出低谷。
5年来,本报记者 深入越剧发源地和各演出院团,广泛采访专家、学者和演职人员,就越剧百年的兴衰作了思考与探究。今天发表的是本报《越剧百年》系列报道第一篇。
高雅艺术演出成本太高,普通观众买不起高价票,这是目前演出市场存在的通病。于是,许多地方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名团、名角拿着补贴演名戏,而看戏的一般不用自己掏钱,会有人给他们埋单。
而这一令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院团伤透脑筋的通病眼下却有了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杭州红星剧院联手上海越剧院等国内一流越剧演出团体,共同搭建了“越剧大舞台”,以每张票20元至120元之间的售价,吸引着众多的越剧戏迷掏钱购票入场。让这些戏迷感到满意的是,他们看到的演出,不仅是名团名戏,而且90%以上的场次有梅花奖、文华奖等大奖得主主演。
创新模式吸引加盟者
“越剧大舞台”的构想最初形成于上海越剧院的“越剧回故乡”演出之际。去年秋,上海越剧院为纪念建院50周年和迎接越剧诞生百年,组织了“上海越剧回故乡”浙江巡演,这次巡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详见本报2005年9月28日一版“观察与思考”《上海越剧“故乡行”何以叫好又叫座》)。巡演期间,杭州红星剧院经理陈国欣与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及参与“越剧回故乡”票房市场运作的上海天蟾演出公司项目总监许霈霖商定,搭建一座全新的合作平台,以红星剧院为固定的演出舞台,以上海越剧院为主要演出单位,以“名团、名戏、名角”为原则吸引江浙沪一流越剧院团参与,以“越剧超市”的形式面向越剧戏迷,做到每周有名团,半月出大戏,场场见名角。“红星”与“上越”商定,打破以往“剧院收租金,剧团拿出场费”的惯例,剧院和剧团对票房收入拆账分成,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和效益。
继上海越剧院之后,杭州越剧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上虞小百花越剧团和嵊州越剧团等著名越剧院团先后加盟“越剧大舞台”,南京越剧院等院团也明确表示愿意加盟。今年1月7日,随着上海越剧院精心组织的一台折子戏在红星剧院开演,2006年的排戏档期表和“越剧大舞台”演出剧目详尽介绍已经在红星剧院与观众见面。浙江的媒体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剧界人士和戏迷们也高度评价“越剧大舞台”是“一年早知道”。
低票价高品质成招牌
64台越剧同聚一个舞台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每一场戏的成本大大降低,票价相应降低。据红星剧院陈国欣经理介绍,上海越剧院今年在红星剧院的演出共25场,票价分别为50元、80元和120元,其余剧团演出的票价初步定为40元、60元、80元,还为学生、残疾人等特殊观众设定了每场50张的20元特价票。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剧院还推出了四种套票。过年给长辈送越剧套票被杭州电视台评选为最佳新年礼物。降低票价,在艺术品质上却不打折扣。所有演出请的都是各剧团最好的演员,钱惠丽、赵志刚、单仰萍、方亚芬、华怡青、许杰、王志萍、章瑞虹、谢群英、陈晓红、陈萍、徐铭、吴凤花、陈飞、吴素英、张小君等名角均在“越剧大舞台”亮相,《何文秀》、《孟丽君》、《红楼梦》、《西厢记》、《盘夫索夫》、《流花溪》、《蝴蝶梦》等优秀越剧汇聚红星剧院舞台,不亚于一次经典越剧汇演。
红星文化大厦总经理程俊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如今的国有戏剧院团已经走进一个怪圈。他们拥有那么好的演员,会演那么好的戏,拥有这么好的舞台,居然会演一场亏一场,弄得剧院、剧团和演员都没有积极性,只能靠政府养着。一旦政府给“断了奶”,他们根本就活不了。当年常香玉靠唱戏能为志愿军捐飞机,现在哪家院团的哪位名角能有这样的能力?出好戏、出好演员靠的是演出,高雅艺术的繁荣就是要让老百姓多看好戏。这一点“越剧大舞台”做到了。
杭州文广集团作为红星剧院的主管部门,对“越剧大舞台”给予了全力支持。该集团董事长王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戏剧舞台之所以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根本原因是演出成本太高,票价降不下来,而将大多数戏迷挡在了剧院大门之外。在民间剧团风风火火走天下的今天,多数国有院团还靠着财政补贴过日子,“票价高——上座率低——演出少”的因果循环成为一个难解的结,因为演出少,剧院的日子必然不好过,杭州某剧院2005年自行组织的演出仅6场,惨淡经营势在必然。而“越剧大舞台”之所以能够成功运作,就是一改以往的因果循环,变成了“票价低——上座率高——演出多”的因果循环。演出多了,剧院的日子自然好过。
市场激励提供革新动力
“越剧大舞台”的成功运行使越剧院团的掌门人看到了戏剧改革的出路。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用“前所未有”表达了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褒扬。他表示,“越剧大舞台”的运行使越剧院团对演出市场有了新的认识,票房不仅是剧院的事,也是剧团的责任。演出场次不再是政府部门指令性的任务,而是剧团为赢得市场的自觉演出。尤院长告诉记者,“上越”往年也十分注重在浙江的演出,但一年演得再多也不过四五场,而今年光在“越剧大舞台”的演出就达25场,加上演出档期在浙江的另外演出,估计今年在浙江的演出会超过40场,这在往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直在为“越剧大舞台”推波助澜的上海天蟾演出公司项目总监许霈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海越剧院到杭州演出,每演两场的成本约5万元,按“越剧大舞台”目前推出的门票价格,只要出票达到7成,就能盈利。而“越剧大舞台”的第一场戏上座率就达到9.5成,前五场下来上座率平均超过8成。全年64场演出,目前已经卖出的票款超过了100万元,超过200余万元的保底票房收入已成定局,赢利势在必然。极为难得的是,“越剧大舞台”破除了演出市场的赠票陋习,坚决不赠票。前5场戏,除了每场约10张记者采访等工作用票外,几乎无一赠票。连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看戏也购票入场。
目前,要求加盟“越剧大舞台”的院团依然在增加。据陈国欣经理介绍,今年是越剧百年诞辰,“越剧大舞台”今年的演出计划也是100场。有了这样的基础,未来的红星剧院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越剧超市”。(记者 万润龙)
(摘自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