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子越剧的重要代表,从1946年至今,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以下简称“芳华”)已经走过了70年光阴。70年来,除了剧目创作以外,芳华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福建这块热土上传承越剧艺术,特别是越剧尹派。
在现任团长黄国庆的领导下,芳华不但重新打造了自己的创作班底,以期实现艺术生产自主化,并且着力尝试将福建的闽派文化融入到海派越剧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以尹派为主的原则下,扶持和鼓励其他流派的发展。
尹派传芳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是人民艺术家尹桂芳于1946年在上海创建的,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越剧团之一。1959年,芳华越剧团从上海迁至福建,其后排演了《盘妻索妻》《红楼梦》《何文秀》等剧。
尹派越剧发祥于上海,1959年芳华越剧团从上海移师闽江之滨,将尹派越剧艺术传遍全省各地,上世纪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全省20余个县市有专业越剧团。如今,全国各地众多的专业和业余越剧表演团体,几乎都有尹派小生,而且大多是主要演员,尹派戏迷更是遍布海内外。从越剧舞台的“十生九尹”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迷恋,足以说明尹派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芳华以尹派越剧艺术为命脉,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创新的重任。长期以来,芳华着力排演(复排)尹派优秀剧目,注重培养人,为保护、传承和弘扬尹派越剧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年,“越剧(尹派)”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王君安、王一敏、陈丽宇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尹派越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芳华在原有尹派经典剧目的基础上,复排了《沙漠王子》《仁义缘》《何文秀》等传统剧目,创排了《柳永》《海丝情缘》《枫落寒江》《潇潇春雨》《柳梦梅》,年平均演出100场,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进一步巩固了芳华在越剧尹派方面的地位。
2015年7月9日,“尹派青年人才培养”培训班正式开班。该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中唯一的越剧项目,能够花落福建省芳华越剧团,除了因为芳华是尹桂芳先生亲手创立的剧团外,更因为芳华是尹派艺术传承保护的中心,拥有三位尹派非遗传承人。此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国17家专业院团的37名学员参与,更有季国平、杨小青、赵志刚、王君安、何占豪、曾静萍等专家进行了21场讲座。
青春绽放
在王君安、李敏、郑全、陈丽宇等中坚力量还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时,“90后”一代已经悄然成长起来,徐伟钗、张倩倩、赵阳、张镱凡、俞艾丽等就是她们中的代表。
戏曲艺术需要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为了能够让年轻一代能充分体会戏曲艺术传承的责任感,感恩前辈,敬畏戏剧艺术,2015年2月15日芳华越剧团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王君安、李敏和林宝玉三位艺术名家分别收徐伟钗、张倩倩和赵思三位年轻演员为徒。
徐伟钗、张倩倩和赵思均为芳华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其中,徐伟钗曾以《沙漠王子》中的罗兰一角荣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优秀青年演员奖,张倩倩曾荣获第八届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金奖,赵思曾在《柳永》《女驸马》《沙漠王子》中担任重要角色。
传承不仅仅是越剧人之间的脉动,它还有一层含义,即传播。百年越剧在今天的传奇演绎,不仅需要年轻的演员来承袭越剧表演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还需要年轻的观众走进剧院。基于这一点,芳华在为中生代演员复排传统剧目时,都会安排年轻的演员同时学习,并让“传承版”和“青春版”同步演出。
2015年的《枫落寒江》和2016年的《潇潇春雨》是芳华用以淬炼青年一代的原创新剧目,主要演员全部由青年人担纲,是不折不扣的“青春芳华”之作。《枫落寒江》在福建省“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演出多场,而《潇潇春雨》更是迈入了江浙沪越剧大本营。很多观众在观看了这些剧目后表示:“不仅敢于让青年人在如此重要的演出中全面挑梁,而且同时配以强大的导师保障,可谓有胆有识。”
创排理念
黄国庆认为,要打造精品剧目,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新创剧目的主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会触及人的灵魂,触及人们灵魂的一定是剧中的主题内涵。主题的选择事关剧目的成败。剧目应该准确反映出当下的宣传需求,应该体现出鲜明的福建特色。
其次,芳华必须不断积极探索新创剧目的题材。黄国庆始终坚持芳华以“尹派”为主,兼容并蓄其他越剧流派,这样才能使剧团在演员培养和剧目创作上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同时又能通过吸纳其他流派的精华来丰富“尹派”艺术。作为国家级非遗“越剧尹派”的传承单位,尹派一直是芳华剧目创作题材的重中之重。无论是2015年的《海丝情缘》《枫落寒江》,还是2016年新创排的《柳梦梅》《潇潇春雨》,都是不折不扣的尹派剧目。与此同时,近年来创排的《貂蝉》《花中君子》等剧目,就是芳华扶持其他越剧流派的成果。
第三,芳华一直在尝试“名家带动”的推广手段。近年来,芳华举行了多场拜师仪式,借助老师的“名家”身份,有效地提升了观众对徒弟的关注度。例如“师徒版”《玉蜻蜓》,让王君安、李敏分别和她们的徒弟徐伟钗、张倩倩搭档,既让两位年轻演员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提高了票房。另外,在新剧目创作中,芳华也在主创环节邀请名家参与。如新创的小剧场剧目《潇潇春雨》,由福建唯一的“二度梅”曾静萍执导。曾静萍不但让年轻演员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以其知名度,让一些喜爱她的观众主动帮助宣传推广《潇潇春雨》,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跨界新剧目
2015年,芳华历时一年倾力打造了大型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作为福建省自主创作的第一台跨界剧目,《倩女幽魂》最终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倩女幽魂》是一出以“跨界”为主打概念的剧目,融合了越剧、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该剧由我国知名杂技专家黄国庆执导,巧妙地结合了东西方文化和表演美学,有效融入魔术、杂技和现代舞等元素,演绎人鬼情缘,创造了独树一格的原创跨界剧。例如,《倩女幽魂》中的人物设置依照传统越剧的行当划分,人物角色中并没有“魔术师”这个人物。然而,魔术元素在剧中无处不在。“术”“画中出人”等数十种魔术元素融入剧情与人物中,为剧情服务。同时,剧中还加入了绸吊、威亚等技术手段,营造剧情氛围。
要排好一部跨界剧,需要各部门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为排好《倩女幽魂》,所有参演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为了提升剧目的品质,该剧副导演兼魔术指导林宝玉将魔术设计等工作一肩挑,甚至亲自参与魔术道具制作,并且还负责监督指导主演郑全在绸吊环节中一年多的素质特训;在剧中扮演道士燕赤霞的沈敏,为丰富角色,在原有的武打中添加了变脸、吐火等技巧,却在练习吐火时不慎造成小面积烫伤,仍坚持排练;演出群鬼的是芳华的一群优秀青年演员,不辞辛苦、不计得失;舞美工作人员在每次排练、演出前都提前准备、检查道具,确保演出万无一失。
《倩女幽魂》的推出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如微博ID为“戏迷林辉”的观众留言:“今晚的福州暴雨倾盆,而今晚的芳华剧院,一出大型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也正如这场暴雨一样颠覆了人们对越剧的印象!”
虽然芳华一贯以越剧见长,但同时也有意识地向市场倾斜,积极进行跨界剧目的探索。经过多年筹备,《倩女幽魂》今年到浙沪等地巡演。无论是在福州,还是在浙沪这些越剧大本营,《倩女幽魂》都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几乎场场爆满,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黄国勇 蒋芃)
(摘自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