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小雨霏霏,大地潮湿而阴冷。
在绍兴殡仪馆,一场追悼会在此举行。镜框中的他,面容端庄,目光温和地注视着陆续到来的人们——
3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吴素英、陈飞来了,脸上满是忧伤,吴素英更是掩面啜泣,柯桥区小百花越剧传习中心(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主任陈锦高通宵守夜,还有老人的亲戚朋友,还有一张张年轻而陌生的脸孔,那是绍兴小百花的人。
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是在病榻上度过的,他始终惦念着“小百花”,听说吴凤花因油彩化妆导致脸色变黑,萌生退出舞台之意,他上网给她搜索中药方子,告诉她何谓美:塑造经典形象,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才是永恒的美。他写信给陈锦高建议可以排演的剧目。他还留下遗言,把家里的上万册戏曲藏书,捐赠给绍兴小百花。
他,洪春台,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首任团长。
2016年1月27日深夜,90岁的他走了。
“洪春台团长为‘小百花’的开创成长呕心沥血,他永远与‘小百花’在一起。”陈锦高这样评价道。
一“名”成谶
晚年的洪春台,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曾说过:“父母给我取名春台,根本想不到一‘名’成谶,我的一生会与戏曲舞台结下不解之缘。当年四大徽班进京时,其中就有一个叫‘春台班’的,为今后京剧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洪春台,萧山人,1949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历任绍兴剧院经理、绍剧训练班负责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等职,一辈子耕耘在绍兴的戏曲百花园里。
1984年,当时的绍兴县戏曲培训班创办一年,文化局领导有意让洪春台去担任班主任。去还是不去?彼时他刚用5年时间创办了文化服务部,从白手起家到拥有60多万元家当,生意红红火火,在56岁的年纪弃经理当班主任?众人的一致意见是:何苦。但是,他决定去!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办好一个剧团,培养一批名角。他还觉得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把重振绍兴越剧雄风的越剧“黄埔学校”交给了他。
当时的文化局领导已经做好了慢慢与他磨的思想。没料到洪春台满口答应,眼里还闪着泪花,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
“科班”里的严父“慈母”
绍兴县戏曲培训班有43名学员,是从近万名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好苗子,年龄多在十三四岁。
洪春台担任班主任后,立即制订一套严格的纪律,学员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熄灯就寝……
每天晚上9点,洪春台看着学生寝室的灯全部熄了,才推着自行车回家。调皮的学生很快发现了洪老师的这一规律,待到他的自行车声远去,再开灯,卧谈,个别学生甚至悄悄地跑到校门口的录像厅看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洪老师很快获知这一情况。一天,他推着自行车出门,又悄然折回,出现在寝室门口,学生们露馅了。洪老师召集学生到院子里集合,开始训话,从按时作息的利弊讲起,讲到个人前途,培训班的前途,越剧事业的前途……足足讲了四五个小时。
此后,这位身高1.65米的洪老师,每晚都是肩扛自行车,蹑手蹑脚地走出校门。
当时戏训班上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境清贫,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也就极少过问了。洪春台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越剧名角吴素英,当时身体单薄,洪老师每次给她开小灶,一个人吃两个菜。还有一女生来例假要腹痛,洪老师带着她寻医问药,让同在校任教的妻子金艳秋炖了甲鱼给送去,而家里的4个孩子从没享受过这一待遇。过年期间,洪老师留学生在家里吃年夜饭更是家常便饭。
“越剧全武行,全国只此一家”
1990年,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首次赴港演出《穆桂英挂帅》,曲终之后,灯光大亮,台下没有一个人离去,他们不停地鼓掌,演员谢幕五次还下不了台。当时香港文汇报的剧评家称“一家县级剧团能够做到‘越剧全武行,全国只此一家’”。
成立于1986年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在短短几年间, 能够跨过钱塘江,走进黄浦江,来到香江,在戏曲舞台上芬芳吐艳,这与团长洪春台的眼光分不开。
当时的越剧舞台多是文戏,唱念做打、刚柔并济、文武兼备的剧目基本绝迹,这不免有点单调。能否在继承温柔缠绵的唱功基础上另辟蹊径,吸收“绍兴大班”的特长,创造出能文能武的越剧新风格。洪春台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继承传统,文武兼训”的办团方针。
学员们在钻研唱功之余,还必须勤练武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吴素英能从台口一直翻到台尾,连续7个小翻。陈飞能从两米高台处空翻下来,七尺水袖依然舞动如白练翻飞,个个身怀绝技。
“当时越剧团里穷得喝咸汤露水,连奖金也发不出,洪团长依然舍得花钱遍请京、昆、川、绍剧等剧种的艺术家来团里讲课,从身训、武功、翎子功、喷火到长水袖,以期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有。”陈锦高回忆说。
洪春台治下的8年多,绍兴小百花共排演了《主奴联姻》《劈山救母》《狸猫换太子》《沉香扇》《三看御妹》《陆文龙》等10多部越剧大戏和20多台小戏,直到今天,这些戏依然在演出,而洪春台也被业界称为“传奇人物”,“团长楷模”。(记者 沈卫莉)
(摘自 《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