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从艺七十周年艺术研讨会在甬举行。83岁高龄的毕派创始人毕春芳出席了研讨会,她在接受专访时感慨地说:“毕派越剧历经数十年发展,依然充满生机,就像我的家乡仇毕村的发展一样日新月异,让我非常欣慰。”
感叹 家乡变化太快
昨天的研讨会由宁波市戏剧家协会、江东区文联、鄞州区文联联合主办,剧作家红枫,越剧音乐家贺孝忠,上海剧协秘书长陈达明,“毕派、戚派”艺术委员会顾问尤伯鑫等数十位专家、评论家以及毕派、戚派艺术的传人出席了研讨会。
虽然年事已高,但毕春芳老师一说起越剧和毕派的发展,仍谈锋甚健。她笑着说:“我从事越剧事业虽然70年了,但说到对越剧的贡献,却还是太少,家乡父老为我举行这样大的纪念活动,不但举行研讨会,还要出画册,举办折子戏专场,实在是太过盛情了。这次回到宁波,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变化实在太大太快了,我小时候住在仇毕村,就是‘乡下人’,但现在仇毕村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乡下人都成了城里人。这次回宁波,虽然我年纪大了,不能上台为父老乡亲们唱戏,但我的们还能为大家演唱毕派越剧。”
感谢 观众热情依旧
毕春芳告诉:“前我经常到宁波演出,期间离开舞台,来宁波就少了。上世纪80年代,我重返舞台后,受宁波观众盛情相邀,时隔10多年后再次回到家乡演出。我记得在慈溪演出时,观众们热情得不得了,甚至背着铺盖来排队买票,最后不得不规定凭一个户口本买3张票。当时,我和戚雅仙都已50多岁,看到这样的场景感动得不得了。”
这次,听说四代毕派同台的专场演唱会门票已经一售而空时,毕春芳感动地说:“家乡的观众还是这样热情,我非常期待在舞台上与家乡越剧爱好者见面,虽然我唱不动了,但能和大家谈谈越剧,谈谈毕派的发展。”
感言 毕派发展前景
说到毕派越剧的传承,毕春芳感慨地说:“1989年,有关部门就专门请我和戚雅仙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希望把毕派、戚派越剧传承下去。后来,毕派越剧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毕派、看毕派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越剧团都走上了市场化演出的道路,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对越剧冲击也很大,像排新戏成本过大、演出时间相对较少,成了困扰越剧团的问题,但我也欣喜地看到,毕派越剧的传人越来越多,喜爱毕派越剧的观众也依然热情,据我了解,在宁波许多年轻人也喜欢毕派越剧,我想,毕派越剧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