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票友组起了一个26人的业余越剧团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头插珠钗、穿着花旦衫,脚踏高盆鞋……说起唱越剧,很多人会不由自主想起老年人爱好者。宁波华严社区26岁的王瑶却也成了越剧的狂热爱好者,自己唱不算,还拉上朋友组起了一个26人的业余越剧团。

“现在,真的是苦尽甘来了。”历尽艰辛,王瑶和她的越剧团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时不时还会有人叫他们去唱上两场助助兴。而如今,王瑶有了新希望:把剧团发展成多剧种戏剧团。

为争口气学唱越剧

26岁的年轻姑娘,怎么会迷上唱越剧?王瑶笑着向记者透露了她的小秘密:她的越剧缘从初中就开始了。

当时,她对音乐很有天赋,获了个声乐二等奖。当时她很兴奋地把这事告诉妈妈,没想到妈妈没有夸奖她,而是说:“这个有什么花头,一个字上就一个音;你看我唱的戏,一个字上可是有很多个音啊。”这让王瑶很是郁闷。

听了她妈的话,王瑶心里暗暗嘀咕:“你会唱越剧,难道我就不会?”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她找来了越剧《沙漠王子》的碟子,开始学起了越剧。

一开始,她就每天坚持唱三个小时。这样持续三个月后,她才开始慢慢琢磨出了越剧唱腔里的味道。

自从那时起,她就发现自己已经彻底迷上了越剧。她学唱越剧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为了争口气,而是变成了一种止不住的兴趣。

从垃圾箱里捡越剧道具

读大学的时候,王瑶自己组了个越剧社,并且由此结识了一帮小姐妹。她们都是当时宁波各个大学戏剧团里的“一把手”。在她的带动下,她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越剧。

2005年2月,她利用身边的资源,组建了一个业余越剧团。王瑶说:“小姐妹都很喜欢唱,而且也唱得很好,所以就把她们都拉进了团里。”

唱越剧其实花销是很大的。组团之初,大家的手头都不宽裕,但还是每个人节衣缩食,拿出了至少2000元,可钱还是不够,条件很艰苦。为了把团做好,团员们约好一个星期排练一次。“那些住在集市口、西门口的团员们,经常是啃着面包骑着电动车来的,那时候天气可冷着呢。”

王瑶有些心酸地说,有些道具还是捡来的,“有时候在垃圾箱里看到饼干盒、木头什么的,觉得可以做道具就捡回来用”。不仅如此,服装上的花纹,是团员们自己绣的,头上的珠钗也是他们自己串的。

要把女儿培养成“小梅花”

业余越剧团的26名业团员,有21名是来自于华严社区和在甬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剩下的几名是高校在校生,其中,年龄最大的有31岁,最小的只有21岁。

年纪虽然轻,可是他们都很努力,慢慢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开始在宁波的各个舞台登台亮相。他们排的《五女拜寿》曾在逸夫剧院、凤凰剧院、各地社区和下乡慰问活动中演出五十多场。他们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全国“良渚杯”金奖、黄龙杯全国越剧票友大赛金奖、“全国明珠杯”电视大赛获奖、宁波市纪念越剧诞辰100周年“贝斯特纺织”杯票友大赛三等奖等。

虽然现在发展得很好,但已经结婚怀孕的王瑶有了两个新的追求。其中一个是让这个业余剧团更加壮大,融入黄梅戏、甬剧、京剧等,让不同的剧种有更好的交流平台。另一个则在于她肚子里的孩子。“现在孩子8个月了。如果是女孩,我要把她培养成‘小梅花’。”王瑶甜蜜地看了眼挺起的肚子。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