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戏烟雨青瓷演出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时明月今何在,一蓑烟雨湿尘埃……”今明两天,作为宁波本地越剧团参加中国越剧节“优秀剧目展演和评奖”的四台大戏之一,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原创大戏《烟雨青瓷》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修改后,将再次在逸夫剧院上演。

如果追溯这台被列入“宁波市文艺精品工程”的剧目为时3年多的诞生历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烟雨青瓷》仿佛是一个绝佳的范本,深具宁波特色的精品创作模式在其中一一展现:骨子里求变求新,要做不一样的越剧;题材很乡土,首次将慈溪上林湖边的越窑青瓷文化搬上了越剧舞台;主创全国找,集中了多位在戏曲界大名鼎鼎的“腕”组成主创团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读《烟雨青瓷》,宁波市艺术剧院院长郭国强的一句话就显得意味深长:“我们希望,观众能在看完演出后,给《烟雨青瓷》多一点掌声。这掌声,是对越窑青瓷文化的景仰和尊重,更是对我们在探索越剧新的表现方式之路上艰难跋涉的鼓励和支持!”

为上林湖创造一个传奇

微波荡漾的上林湖、湖底的青瓷碎片,本没有故事,亦无传奇。

一切从《烟雨青瓷》开始。今明两天,《烟雨青瓷》将用2小时05分的时间,赋予越窑青瓷一个凄美的故事。年代不明,人物虚构,《烟雨青瓷》以诗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一种从未显露而又无处不在的瓷文化气息。在剧中,越窑青瓷成为照耀人性的镜子,而人的活动,则印证着越窑青瓷的纯洁和纯粹。

“这是宁波‘小百花’从冰冷的湖水中捞出来的一段传奇。”市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屠靖南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第一部以越窑青瓷为文化背景的原创大戏,是一部从零起步的原创大戏,整个创作过程很有挑战性。”

从事戏剧工作的人都知道,创排一台大戏,最方便的成功方法就是改编或者移植,搞原创风险很大,说不定会搞砸。不过,与宁波歌舞团创排《十里红妆·女儿梦》一样,宁波小百花最终还是选择了原创,“机遇与风险同在,原创大戏既是难题,又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将新锐编剧差点逼疯

原创从哪里入手?郭国强的回答很干脆,“宁波‘小百花’当然要找本地题材,不仅是因为我们熟悉这片土地,而且弘扬地方文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越剧创作开始后,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剧本。郭国强回忆这个过程用“苦心酝酿,苦心求索”来形容:“当时,我们向省市多位专家约稿,多次到上林湖现场采风,大家都曾拿出初稿,但我们总觉得没有抓住精髓,一直在苦苦寻觅中。”

走原创注定辛苦。饶是像余青峰这样剧本屡屡获奖的新锐编剧,也被这个难题搞得心力交瘁,“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差点疯了!创作《烟雨青瓷》,我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历程。”从决定写这个剧本开始,余青峰研读了大量的瓷器专著,多次到上林湖等瓷器出产地采风,“我都快成了瓷器研究专家,但千年越窑青瓷怎样以戏曲形式表达,我感觉抓不住其中的灵魂,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了三个字:秘色瓷。”

青瓷文化背后有深思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越窑青瓷文化的《烟雨青瓷》,汇集了袁派、徐派、吕派、陆派,堪称是素有“青春靓丽、流派纷呈”美誉的宁波“小百花”近年来综合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优秀青年演员、袁派新秀徐晓飞担纲主演剧中一号人物柳含烟,而男主角姚上林则由另一优秀青年演员孙琴饰演。

不过,《烟雨青瓷》希望带给观众的,绝不只是一段关于越窑青瓷的凄美传奇,它还包含着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对于越剧在百年之后发展可能性的探索,“我们希望这部戏不仅是对越窑青瓷辉煌的追忆,更是要在当下探索传统越剧现代化和亲近年轻观众的表现方式。”屠靖南说道。

事实上,《烟雨青瓷》并不是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第一次对越剧的探索努力。“从创排《孟姜女》开始到《阿育王》,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小百花’在每一部戏中都用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越剧发展的思考。”郭国强告诉记者。

从全国找来最强的主创团队

和宁波这几年创排包括《典妻》、《十里红妆·女儿梦》、《宁波大哥》等一大批精品剧目的做法一样,宁波“小百花”的做法也深具宁波特色——“借脑”:找来了全国最强的主创团队、集中最好的智慧。

“去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烟雨青瓷》的主创团队有6人获奖。”屠靖南告诉记者,这个团队中,编剧是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青年编剧家余青峰,他的作品曾连续三届入选中国戏剧节;导演,来自中国评剧院的韩剑英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曹禺戏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国戏剧节文华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获得者;而担任《烟雨青瓷》舞美设计的福建舞美学会主席黄永碤、灯光设计周正平、服装设计王笠君、唱腔设计胡梦桥等也都是各自领域里的著名专家,均有作品多次在中国戏剧节上获奖。

“我们没有人才的优势,但我们有敢于集中全国智慧的勇气!”郭国强自豪地告诉记者。

延伸阅读

我市形成完整高效的

文艺作品创作体系

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选题论证、经费扶持、创作生产、宣传推介、绩效考核、表彰激励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高效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体系,实现了作品创作的市场化、社会化、组织化和科学化。目前,通过不断完善“五个一工程”工作机制,一个有利文艺创作、有利文艺繁荣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

按照艺术创作、市场运作和人才成长相统一的原则,我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文化明星工程”,既注重引进外地人才,又重视培养本土人才,着力发现和培养各艺术门类带头人,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领军人才。

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文艺氛围融洽和谐的良好大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文艺精品生产、有利于文艺人才成长的宁波文艺创作小气候,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既想创作又能创作,既想出精品又能出精品,确保优秀作品生产有保障、传播有平台、宣传有阵地。

专家发言

扶持创新是宁波文艺精品迭出的秘诀所在

(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 彭长征)

这几年,宁波涌现了一大批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好作品好剧目。总结宁波文艺精品创作繁荣的“必然”,其基本的一条经验是:始终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引导与扶持,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鼓励创新。

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生产,它有自己的创作规律。我市对艺术创新的扶持,首先体现在对宽松的艺术创作氛围的营造上。这种氛围,给了我市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生产方式等以动力。包括宁波“小百花”在内的宁波艺术院团这几年在精品创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与这种氛围是分不开的。

我市对艺术创新的扶持,还体现在资金的支持上。我市设立文艺精品工程创作专项资金,并在使用上坚持按进度和绩效考核分期拨给。通过签订责任状,对每一项扶持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使用,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估考核。这一措施真正体现了政策扶持的导向性,使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效用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