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嵊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嵊州市越剧博物馆承办、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协办的《津门越韵——天津和越剧的故事》展览于昨日在天津鼓楼举行。以历史图片百余张、历史文物22件,讲述天津与越剧的“缠绵故事”。
该展览作为纪念越剧“南花北移”系列活动之一,分为相识、相知、相伴、相随等四大板块,展示越剧在天津60多年的发展历程。
梁志卿、高渤海是天津与越剧的最初牵线人。1950年4月13日,以筱少卿、裘爱花、邢湘麟为主要演员组成的上海联合女子越剧团,在高渤海等人的邀请下到天华景戏院演出,开始了“南花北移”的征程。展览中一张1950年4月22日《天津日报》刊登的上海联合女子越剧团首次到天津演出广告,再现了当年盛况。当年的天华景戏院位于劝业场四楼。三年的演出一直火爆,越剧团被观众戏称为:“三年下不了楼”。
1953年5月,上海联合女子越剧团正式成为在天津演出的专业剧团。1956年,天津市越剧团被正式批准为国营剧团。因历史原因,天津市越剧团几经起落,但越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天津得到了继续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