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越剧竟是这些诀窍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要想唱好越剧,绝不能忽视“字重腔轻”的关键。这种技巧即是所谓的“字正腔圆”,一方面需要吐字清晰自然,腔调动听;另一方面则要娴熟掌握小腔润腔的使用技巧。以下是这两个演唱基本功问题的阐述。

一、打磨好“字重”技巧,确保吐字清晰自然

语言是传达内容的主要方式,若咬字不清,听众就无法理解你所唱的内容,难以取得演唱的优良效果。因此,在舞台上表演唱腔时,需注意言辞的准确度。生活中表达和舞台上演唱是不同的,后者需要传递给数百上千名听众。因此,不仅需要声音洪亮,还需要咬字准确。如何才能咬字清晰呢?各个发音器官如牙齿、嘴唇、舌头等在发出音响时,需要用力加以调整。你需要“咬紧”每个字,然后以一定力度“吐出”,这就是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所称的“喷口”技巧,相对于没强度的“弱口”。一个字在汉语中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韵母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演唱中必须清晰分明,谁都不会容忍含糊不清的表演。正如老一辈的艺术家姚水娟所唱的“实”、“快”王杏花“刚”范瑞娟和尹桂芳的“柔”,她们为乘势成就中华越剧文化贡献了许多珍贵的声音经验。

二、“腔”即唱法,越剧的声音被外地人称为非常好听,却很难感受到越剧特有的韵味。唱腔中有润腔和小腔的运用。润腔是越剧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唱腔中如果缺少润腔,就像没了滋味的白开水;小腔是戏曲中非常微妙的东西,难以用音符标记。唱好小腔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多听、多唱,熟能生巧。有些演唱者忽略自己的嗓音和演唱特点生搬硬套地学习唱腔,不顾流派而为了使用各种韵味,这样往往是形式化的表演。

为了在越剧中唱出好的唱腔,不仅需要上述润腔和小腔的运用,也需要注重声音和气息的运用,同时要表现出情感。声音的共鸣器官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和头部。胸腔包括喉咙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和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由于音高差异,共鸣腔的使用比例也有所不同。

唱歌时,共鸣腔的运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低音时借助胸腔共鸣,中音时应用更多的口腔共鸣,而高音时主要借助头腔共鸣。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共鸣腔体,并协调配合它们,我们才能获得饱满、圆润、动听、悦耳的歌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