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的是一部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的越剧剧目——《半篮花生》。据说这部戏的台本起源于1970年的一个地方戏种改革创新座谈会上,会中观摩演出了一部独幕话剧表演——《山村开遍哲学花》,深受大家喜爱。后来,方元拍成了电影婺剧《半篮花生》;接着,何贤芬也拍成了电影同名的越剧团。浙江省文化局据此做出了相应的改动大纲,方元又重新编辑了金华婺剧团首映。不久,创作组成立,由曾昭弘挥笔打造这部越剧——《半篮花生》,浙江越剧团在杭州表演。朋友看电视荧屏后说:“这个戏有机会,一家人都特别可爱,表明农户不仅可以学哲学,而且还能学精哲学思想。”听起来好有趣哦!我听说,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黑白影视片,播放了一个视频。1972年1月23日,《浙江日报》发表了《半篮花生》越剧的台本,落款为“浙江省《半篮花生》创作组”。同年11月,长春电影制片厂也确定要拍一部五彩缤纷的戏曲片。1973年一季度,何贤芬经过反复改动,拍出来送审后,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矛盾的特殊性,突显出抗争哲学思想,并下令“要重新拍摄”。再由曾昭弘挥笔改动之后,于1974年3—5月结束拍摄。最终,越剧的台本在197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实体书,并被全国多家出版社再版。
剧情是关于夏收时节,生产大队的花生仁大丰收。有一个学生叫晓华放学时,为队中拣回了半篮“底脚”花生仁,照顾母亲要“一颗不能少”。妈妈知道晓华爱吃盐水煮花生,就想要煮好给她吃。可是大哥广源回家后,反而指责亲妹妹自私自利,晓华受到委屈了,急得哭闹不止。晓华的爸爸发现篮子里的花生仁个个饱满,就带着一家人一起学习哲学,并搞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以及“一心为公”的道理。与此同时,也查清楚了,是家里的老鼠在篮子里捣乱。
有人想偷我们队中的花生仁,于是我和其他队友决定将花生仁埋在泥土之中,暂时掩盖着它的存在。不过误会很快就解除了,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了彼此之间的团结与信任。最终,开心地把半篮花生仁交还给了我们的团队。
这个故事还被搬上了舞台,梁永璋、何贤芬、郁尚校分别饰演晓华的父亲,何雅、张蓉桦、周杏芬饰演晓华的母亲,朱美红、阮敏、吴玲玲饰演晓华,周正、宋顺发、刘兴饰演广源。阮敏等电影导演也参与了影片的配演,张骏声担任二重唱的演唱,周世瑞、杨小青则是影片的技术指导。导演则是朱文顺。梁永璋饰演晓华的父亲,张蓉桦饰演晓华的母亲,吴玲玲饰演晓华,宋顺发饰演广源。而本团队的歌曲创作组则负责了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