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起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故名越剧。 它是从歌唱艺术发展而来的。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27日),六位来自嵊县农村的说唱艺人首次登上舞台,表演了《十片头》、《阿赖的故事》等。结婚》等,而他们的演唱风格仍以“陆唱式”为主要表演者,此时的演唱被称为“小歌班”。 (图)从嵊(胜)县六支“唱班”演出到现在的一百年演变,越剧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戏曲。
女子越剧的崛起
越剧从农村的“小唱班”到城市的剧场,经过从男剧团到女剧团历代艺术家的艰苦创业。 1923年,在嵊县石家坳成立了第一个府女团,演员扮演男女角色。 女子从书院毕业后,越剧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府女班。
该专业培养了石银华、赵瑞华、涂兴华等一批著名演员。 到20世纪30年代末,女子剧团几乎完全取代了男子剧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 女子越剧,所有角色均由女演员扮演,在全国剧种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特别是江南观众的欢迎。
越剧走进上海
20世纪30年代,越剧大规模进入上海,20世纪40年代,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 1945年,袁学芬组建学声剧团。 1946年5月6日,学声剧团改编鲁迅的《祝福》,上演了《祥林嫂》(图),在文艺界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支持。 支持。 第一部越剧电影是1948年2月的《祥林嫂》。
1947年夏,为反对旧剧团制度,准备兴建戏院、戏剧学校,发展越剧事业,越剧“十姐妹”(尹桂芳、袁雪芬、肖丹桂、范瑞娟、付全祥、徐玉兰、朱水照、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义演《山水情》(2张),向破坏越剧改革的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斗争。
这一时期,剧目中出现了更好的剧目,如学生剧团的《齐梁辽宫乐》; 尹桂芳、朱水照青年剧团的《石达开》; 《孔雀东南飞》; 徐玉兰、王文娟玉兰剧团的《国破山河》等
演员自成流派,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元派、殷派、范派、赋派、徐派,以及后来的齐亚贤派等。1949年,上海有近30个剧团,其中学生、东山、玉兰、云花(朱水照、齐雅仙)、邵庄(卢金华)并称为“五大剧团”。
新四军越剧宣传队
当上海越剧蓬勃发展时,一支新四军越剧宣传队活跃在江南。
20世纪40年代,中共领导的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对越剧进行改革,组建了宣传队。 这支宣传队中有来自嵊县和越剧之乡新昌的队员。 为了宣传抗日战争,他们创作并演出了新剧目,并在部队和农村演出。
当江南新四军北撤时,越剧也跟随部队南下山东。 宣传团队采取男女联袂的形式,表演反映真实斗争的戏剧。 我前面提到,女子剧团几乎完全取代了男子剧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 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只有新四军宣传队以男女合演的形式表演越剧。
解放后越剧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迅速发展。 1950年4月,华东越剧实验团(上海越剧团前身)成立。 1950年8月,越剧首次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 解放后的几年里,越剧表演团体遍布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仅浙江就有专业越剧团7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团。
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屈原》、《潘甫索夫》、《柳传志》 》、《碧玉钗》等,大多被拍成电影。 越剧曾多次出国演出。
浙江越剧二团成立于1952年5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实行男女合演的越剧团。 二团演出的主要现代剧目有《罗汉钱》、《志愿军的未婚妻》、《雪渡口》、《雨前歌》、《豆石亭》等。 1959年国庆十周年,《诗亭》上演,连续演出108场。 1960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戏曲艺术电影。
1958年9月,二团接受了赴北京汇报演出的光荣使命。 9月11日晚,周总理来到长安剧场,观看剧团演出的《雪渡口》和《雨前歌》。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接见全体演职人员时热情鼓励大家:“男女新越剧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成果,前几年我和袁学芬同志谈过。” (指1952年)但是越剧也可以男女同演,为了反映现实生活,必须进行改革,实行男女同演,你们已经在这样做了,这很好。 他还称赞剧中的采茶舞蹈音乐和采茶舞蹈,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江南风味,很美。
小百花艺术团
20世纪80年代后,小百花艺术团在浙江流行起来。 1982年,浙江省文化厅举办全省青年演员演出,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青年戏曲演出。 从他们中选拔了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20岁左右,成立了越剧培训班。 按照“让百花齐放”的说法,这些越剧新秀被称为“小百花”。 从此,“小百花”在浙江遍地开花。 今年11月,毛伟涛领衔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北京观众带来了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书房》、《春琴传奇》。
1982年,小白花越剧团接受了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付全祥、王文娟等著名越剧大师以及北京、昆明大师于振飞的言传身教。 小白花越剧团经历了一年的严格强化训练。 1983年10月,赴香港演出《五女寿辰》、《汉宫怨》、《两只玉蝉》三大剧目。 他们出道后在香港家喻户晓,一炮而红。
1984年,他赴北京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庆典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等地进行了专场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和鼓励。 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观看了小百花越剧演出并题词:“奋发有为,后来居上,不骄不躁,方能进步”。
浙江小白花越剧团成立已有20多年。 在领头人毛伟涛的带领下,已推出剧目近30部,其中《五女生日祝福》、《汉宫怨》荣获国家剧本创作一等奖。 荣获电影金鸡奖,《陆游与唐琬》、《红丝闹》荣获文华新剧目奖,《西厢记》荣获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足迹不仅走遍全国,还走出国门,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留下了足迹。 今年是越剧诞生100周年。 祝愿全国越剧团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也祝愿浙江小白花越剧团永远绽放绚丽多彩的花朵。
越剧十姐妹至今还健在,包括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等,她们仍然为越剧的发展而忙碌。
筱丹桂之死
肖丹桂,著名女演员,“越剧十姐妹”之一。 她的名字在上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947年10月13日,因不堪大恶霸张春帆的羞辱,服毒自杀。 她自杀时,咬破手指,用血在被子上写下八个字:“做人难,做人难”。 27岁时,她与来苏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0月16日,肖丹桂去世第三天,葬礼在乐源殡仪馆举行。 上海所有越剧团停止日场演出表达哀悼,喜爱越剧的人们也纷纷涌向乐源殡仪馆,告别筱丹桂的遗体。 殡仪馆内外,人流络绎不绝,鳞次栉比。
筱丹桂穿着古装,脸上化着妆。 守护她的是越剧界的同事和名人。 原来的“十姐妹”现在只剩下九个人了。 他们头上都戴着白色的花朵,手臂上都戴着黑色的面纱。 他们一起哭泣。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肖肖。 丹桂人也泪流满面。
上海第一大亨黄黄蓉也来了。 他是个矮个子老头,脸上有麻子。 上海的每一次大型婚礼或葬礼,这位大亨都会参加。 尽管大佬在场,却没有人搭理张春帆这位戏剧大亨。 直到1951年逼死筱丹桂的大戏霸张春帆,才得到应有的下场。
尹桂芳的小狗在后台开玩笑
现在,很多人都养狗。 我给你讲一个尹桂芳带着她的小狗到后台的故事。 《越剧十姐妹》中的尹桂芳和朱水照家里都有小狗。 有一天,他们一起表演了《潘福索夫》。 饰演曾荣的尹桂芳已经上台; 饰演颜兰珍的朱水照稍后将登台。 这时,尹桂芳带来的一只小狗在后台闹事:它东嗅西嗅,居然把头伸进了高高的痰盂里。 它急得无法摆脱,把那里弄得乱七八糟,弄得好笑。 整个后台哄堂大笑。
场面激动人心,饰演“颜兰珍”的朱水照上台时不得不忍住笑声。 年轻的主角想笑却笑不出来,想不笑也很难。 她该干什么? 过去,在舞台上,演员可以自由发挥笑点,但必须符合情节。 她灵机一动,喊了一声:“警官,请上来!”
扮演“曾蓉”的尹桂芳并不知道详情,所以她居然来到了朱水照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 “曾蓉”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 “情侣”这样笑起来,着实让一些老观众摸不着头脑。 是的,年轻情侣总会有一些私下的话。 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