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小百花在年轻人中寻求突破、绽放
舟山小白花在海湾公园表演
东海之滨,琴声缭绕,乐曲悠扬。 10月14日至11月2日,以“越剧传承·青春”为主题的第七届舟山群岛新区越剧节即将拉开帷幕。 本届越剧节,除了原创文旅剧《观音》外,由舟山艺术剧院小白花越剧团全体青年演员主演的《新·盘妻求妻》也备受关注。 看这朵朵越剧,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小花”如何在舞台上绽放?
有人说,歌剧现在已经发展到“后歌剧迷”时代。 传播和传承越剧文化,必须寻找新途径,开拓新市场。 目前,舟山小百花通过上小岛、进社区、进校园,借助5G数字通信载体,将越剧文化辐射到舟山的每个角落,营造听戏、赏戏、看戏的新时代氛围。热爱歌剧; 并用老戏曲的复兴,焕发传统剧目的魅力; 并以当代审美赋能传统越剧,拓展年轻剧迷,不断尝试打破“后戏粉”时代的困境。
传统越剧面对当代审美
“刘大哥提盟约,敬女士礼仪……”10月8日,悠扬悠扬的戏曲声充耳不闻,萦绕在舟山大剧院。 小百花越剧团的“小花”们正在排练。 21岁的梅丽瑞穿着蓝色褶皱和三英寸高筒靴。 她甩动衣袖,扬起眉毛。 她的歌声温柔圆润,唱的是《新·潘妻索》。 《妻子》中的男主角梁玉树演得淋漓尽致。
一年一度的越剧节是剧迷的狂欢日。 10月14日至11月2日,我市共有8场传统越剧剧目上演,给剧迷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与往届越剧节相比,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传统越剧文化辐射到整个舟山,丰富了千岛人民。 今年,更加注重“传承”二字,正如主题“越云传承·青春”所表达的是传统越剧在新时代可以继承创新,吸收一些当代的审美潮流。 这不仅让年轻人走进剧场,也让百年越剧焕发青春光彩。 “传统越剧想要吸引年轻粉丝,就必须面向当代审美,不仅在道德上更加迷人、更加儒雅,而且在情节叙事和节奏上也必须更加现代。” 舟山艺术剧院副院长余彦介绍,这就像他们的《新媳妇要老婆》的作品一样。 他们在保留经典唱段的基础上,对部分情节和人物基调进行了梳理,使故事更加合理流畅。 同时,他们简化了舞台,修改了服装。 既保留了传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今年,越剧文化审美的转变还体现在越剧节的主题海报上。 “与往年拥挤、色彩缤纷、眼花缭乱的节目海报不同,今年的越剧节有主题海报。设计上,我们用几行简单的线条在素色的背景上勾勒出两个越剧人物,简洁明了。” “很简单。而且很漂亮。” 舟山艺术剧院营销运营总监陶静表示,同时,为了方便老年剧迷,剧院还保留了节目式的宣传海报。
本届越剧节还邀请了绍兴小白花越剧团和宁波小白花越剧团。 届时,舟山剧迷可以一睹绍兴小百花梅花奖演员吴凤华、吴素英和宁波小百花姑娘的风采。
传承人的“小花”渐渐绽放
传统戏曲要走长远发展之路,还需要优秀的传承。
本届越剧节,“小花”们将全部演出《新老婆-谋老婆》全剧。 这是她们继《五女生日祝福》、《玉蜻蜓》之后,第三次“扛起大旗”,面对广大剧迷。 “排练是对演员最好的训练,通过导演的讲解、解释、示范,‘小花’能够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体会不到的。” 于言说,《小花》对我来说,越剧节是一个难得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考验一个人的专业素质,更锻炼了“继续奋斗”的意志。
目前,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共有13名“小花”,平均年龄21岁。 2015年,在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组织下,他们进入市艺术剧院与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为期三年的全日制“舟山小百花越剧班” 。 后来,他们在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学习。 我学了3年。
歌唱等基本功需要日常训练,但舞台经验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表演积累。 三年来,“小花”每年都有上百次的登台表演机会。 每场演出都会由市艺术剧院的老师进行指导,展示身形、动作、歌唱,精心挑选每一个表情和手势。 无论是舞台经验还是专业技能,《小花》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0年出生的梅瑞丽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位。 凭借朴实圆润的嗓音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她在舟山剧迷中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今年的越剧节上,她将在《新妻调度求妻》中饰演主角梁玉树。 此前,她曾出演过《五女拜寿》、《千手观音》、《玉蜻蜓》等多部剧目。 与越剧生活多年,越剧已成为她的生活和事业。 “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能够更准确地诠释和演绎每一个角色,希望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远方。”2019年10月3日,经市艺术剧院牵线搭桥,梅丽瑞成为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殷派表演艺术家、殷派表演艺术家肖雅的弟子。
“先学艺术,后学道德;先做事,后做人。剧里有很多人生道理和正能量。我们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会教给他们这些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喻言说话的艺术是没有极限的,“小花”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条件允许时,越剧团将聘请更多专业教师教授《小花》。
“戏迷时代”越剧离不开青春的力量
9月30日晚,新城岛大桥下,悠扬余音的戏曲声响彻海湾。 市艺术剧院的老师们轮流带着“小花”们登上舞台,带来了《梁祝》、《沙漠王子》、《春香传奇》等经典越剧剧目选段。 舞台上挤满了观众,欢呼雀跃。 除了老年观众之外,还有不少年轻人和孩子。
时至今日,舟山仍有不少年轻的戏迷。 今年30岁的佟佳琪是一名“铁杆”越剧迷。 小时候,我经常和爷爷奶奶去各个礼堂看越剧,一看就是二十多年。 范复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徐望版的《红楼梦》、袁雪芬的《湘琳之妻》……谈及自己最喜欢的越剧作品时,他都谈到:“这两年我比较关注舟山小白花,《观音》有我们当地的味道。”
年轻戏迷是支撑越剧传承发展的重要“土壤”。 佟佳琪告诉记者,他认识很多喜欢越剧的年轻剧迷,包括90后、2000后。 他们有的结识了艺术剧院,有的则一开始对越剧不感兴趣。 带他看了一场演出后,他就爱上了它。 在。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小花”之一的朱琼英也觉得,近年来,来剧院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我经常把越剧门票送给和我同时代的朋友,一开始他们可能是因为我在表演而来看的,但看完之后,他们都觉得越剧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 “ 他说。 下次有机会我还是愿意看。”她说,培养对越剧文化的兴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年轻人愿意去剧院观看传统戏曲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开始。
近年来,舟山艺术剧院不断将戏曲进学校,让优秀越剧演员定期向学生教授戏曲基础知识和歌唱表演,让传统越剧文化教育从孩子做起。 今年以来,舟山艺术剧院已在南海实验初中、舟山市第二小学北校区、舟山市第一小学、百泉中学等中小学开展讲座10余次。
许多孩子在体验了传统越剧文化的魅力后,报名参加了越剧培训班。 陈定海女士的孩子学习越剧已有两年多了。 她觉得学习越剧可以提高他们的气质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 与钢琴、芭蕾等艺术专业相比,越剧更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与神韵,令人瞩目。 “现在我们培训班有10多个孩子,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孩子学习越剧后,也逐渐对越剧产生了兴趣。”陈女士说。
越剧离不开“青春”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年轻的歌剧演员和剧迷,也来自现代5G直播技术的数字赋能。
走进海岛、走进社区,舟山艺术剧院每年在舟山各地上演数百场越剧演出,但对于偏远海岛的人们来说,每年可能只能等几场演出。 如今,他们将在演出所到之处启动5G直播,通过“道文化”平台,源源不断地将越剧节目传递给舟山乃至全国人民。 当天的表演视频也将保存到“道文化”平台的文化仓库中。 岛民只要打开“道文化”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大量精彩的越剧剧目。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舟山传统越剧文化向更广范围、更长时间辐射,为越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页图片提供舟山小白花越剧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