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上了一个学期的《古代戏曲欣赏》课程,跟着老师的步伐,学到了很多很多的戏曲知识,领略了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孕育出的各种各具特色的戏曲,也深刻体会到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最后一节课,我们看了越剧大师茅威涛饰演的越剧电视剧版《孔乙己》,我的第一感觉是意境好有内涵,我在此要提的一点是,《孔乙己》的片头中有一幕是孔乙己拿着长衫时而披上,时而脱下,开始我以为这是戏曲的需要,是穿插的一处“舞蹈”,看到后面,孔乙己在破孔子庙中枯树枯井旁对着孔子像对着自己的长衫的一段对“到底脱不脱掉”纠结的内心世界细致的刻画与表现,再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文章《孔乙己》中刻画的“咸亨酒店中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一人”,我才恍然大悟,长衫对于孔乙己这一形象的重要性,那件想脱而脱不下的长衫则成为孔乙己内心外化的一个道具,编剧将它作戏剧性的发挥,赋予它更广更深的象征意义,着意剖析在社会文化急剧断裂和倏尔转型时以孔乙己为代表的最后一批旧式文人的心理痛苦与挣扎。
二、越剧《孔乙己》简介
越剧新作《孔乙己》取材于鲁迅的《孔乙己》和《药》等小说。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象一场独幕剧似的,只用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几个日常生活细节,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艺术形象。精彩的表演颇能吸引入,而新颖的构思与深刻的内涵更耐人寻味。舞台上的咸亨酒店严然成了社会的小舞台,长衫客、短衣帮穿梭不息,还有一位介于两者之间的旧式落魄文人孔乙己。观看表演,已不止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欣赏,一个意念的空间在延伸,在拓展,它要求观众深入到文化反思的思辨层面上去。故事发生在1906年至1907年间的浙江绍兴。
春天:
咸亨酒店开张十年志庆。长衫帮、短衣帮纷纷前来祝贺。即将赴京赶考的孔乙己穿着一身长衫走进了酒店。正当他深深陶醉于自己为志庆所作诗联时,丁大人带来了意外消息,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闻讯,孔乙己如坠万丈深渊。被赖皮阿五和老鸨追捕的小寡妇,慌乱中躲进孔乙己的住处。孔乙己急中生智,让其“装死”,与他一道“横尸床上”,以逃一劫。小寡妇为报救命之恩,愿以身相许。孔乙己拒之。临别,心地善良的孔乙己赠扇一把和长衫一领与小寡妇。
夏天:
众人依然相聚在咸亨酒店。以抄写经书为生的孔乙己在众人的嘲讽中,他还是不卑不亢地教小栓四种“茴”字的写法。一位装束打扮与当地人迥然不同的女人出现在咸亨酒店。她就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夏瑜。当她与孔乙己谈论诗情酒意时,后者却被她手中的扇子所吸引。孔乙己仿佛又见到了小寡妇……在丁家书房,嗜书如命的孔乙己,无意间“拿了”丁家的书,被丁少爷打伤了腿。
秋天:
人们忙着赶来看戏,看“喀嚓”。小栓父母终于得到了可以为小栓治病的人血馒头。孔乙己行走在人群攒动之中。他不明白夏瑜的宁死不逃,更无法面对小栓吃下用夏瑜鲜血浸泡而成的馒头的残酷事实。孔乙己情不自禁对书而发千古幽思……
冬天:
吃了人血馒头的小栓最终还是死了。这一噩耗让孔乙己产生了强烈的幻觉 —— 他觉得自己喝的不是酒,而是血。孔乙己与女戏子骤然相遇。女戏子使孔乙己恍惑又见小寡妇和夏瑜。他与女戏子一番“论扇”之后,把夏瑜留下的扇子交到了她的手中。孔乙己因此顿时深感一身轻松。孔乙己醉倒在咸亨酒店的角落里。店外,大雪飞扬……
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人们照样喝酒,说闲话
三、我眼中孔乙己的“长衫”
很多评论都认为孔乙己的那件破长衫,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印在孔乙己身上的一个永远去不掉的烙印。他至死都不可能与“短衫帮”平等起来,走进他们之中。因此,破长衫是一个被讽刺、被嘲弄的对象。那一件似乎永远脱不下的破旧的长衫被人们口诛笔伐了这么多年,人们唾弃他的迂腐,抨击他的清高,仿佛贫穷没落的旧中国就缘于这些自不量力的读书人。
从广义的代表性来看,长衫实在不愧为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孔乙已的长衫终被脱下,也预示封建科举制度将被废除,封建社会必将灭亡。我也不否认这些是鲁迅先生形象生动地刻画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目的与用意。但是,在此,我要单单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站在孔乙己以及孔乙己所代表的现在社会上的一批人的个人角度上去谈谈我对孔乙己的长衫的另一种看法,赋予了长衫的另一层深刻含义:
3.1 坚守人生底线
孔乙己的破长衫,是他是一个读书人的标志,他没有什么本领,这并不完全归因于他的无能,更不是他自己的错,错的那是个体制。在那个体制下,社会要求他的,就是读书、读书,没有要求他如何养活自己,于是他像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小鸟,终于再也不能飞,再也不会飞,再也不想飞了。
尽管很穷,但孔乙己守住了自己的读书人的身份。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脱下那件破长衫,去经商赚钱,去胡乱讲学欺世盗名、去干截道剪径的营生。他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有他为人的底线。
如今许多曾经读过书的人,早已脱下了自己的长衫,混迹于江湖之上,穿梭于显贵之门。上者钻营一个可以出人头地的位置,讲几句不对也不错的官话,混一口饭吃;次者找一个可以名扬天下的讲坛,说一番自己都不清楚的专家观点,混一点卖书的资本;再次者找几本美国的旧教材,加几个中国的案例,编著几本无用的大著,混个教授、博导之类的虚名;下者招几个学生,搞点课余辅导,赚几个小钱。至于他们的“长衫”,大家早已经脱了,而且脱得很彻底,正如剧中孔乙己唱到:“夫子呀夫子,如今世道你有所不知,千年宏论不过是卖卖关子,万事师表只剩下一座灵位牌子,在朝,用来装装面子;在野,就要耍耍嘴皮子”,如今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3.2 精神支柱
抖去旧时代的尘埃,掀开长衫的一角,不是隐约的现出孔乙己对读书的执着吗?“我乃孔门读书人,不着长衫,何以见尧舜”不是依稀可见他对读书人身份的眷恋吗?“千年浩气在,百代书生香飘,只有长衫在身留”不是分明透漏出他对知识的忠诚吗?“那里是仁者胸怀之大海,智者精神之巅峰;那里金剑沉埋,钟磬齐鸣;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是明显地表明他在就温饱之外,依然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吗?在“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低”的调侃走俏的今天,在读书人三心二意的躁动不安里,在不少人专注于当下感性欲求的满足而遗忘了寻求精神归宿的商业文化氛围里,孔乙己矢志不渝地守护着“长衫”,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了。
孔乙己的破长衫,是他的一种精神支柱,是他的精气神,支撑着他在世态炎凉中挣扎着生活下去。紧张竞争的时代打乱了一些人习常的心态,现在非常多的人没有了精神寄托,失缺了价值取向,总觉得天不随人愿,事事不如人。慢慢消磨了奋斗的意志,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的只是世界的不公、个人的无能,甚至连生存下去的勇气都快没有了。这样的生存状态,难道强于孔乙己多少吗?
3.3追求理想
当“短衣帮”们嘲笑他,用酒引诱他,让他脱掉他的长衫时,他宁可“我给大家唱个小曲,换壶酒,行吗?”,也不脱掉他的长衫。他既不后悔,更不放弃,坚持穿着这破脏的长衫,表现着倔强坚韧的个性和对世俗的反叛。同时,长衫也是他理想生活的代表物,一如窃书是他向理想生活走出去的脚印,穿长衫也体现他坚持追求理想。
古代的读书人,都深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进退自由,始终坚持着高尚的操守和不屈的志向。从孔子、老子到李白、韩愈,再到一身傲骨的屈原,谁抛弃过读书人的架子?抛弃了读书人的架子,无异于放弃了读书人的人格、尊严、气节和理想,否定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孔乙己是落魄了,但依然不肯“降格”,总认为自己是个读过书的人,不能和旁人一般见识。即便摆不出长衫客的派头,也不能卑下成为短衣帮。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好像有些丢人现眼,然而长衫里有着孔乙己荣耀的过去———读过书,是个读书人,这是他受过教育的明证。
四、总结
“孑然一身无所有,一领长衫随风飘。短衣短,惹人笑;长衫长,更潦倒;金蝉脱壳离旧枝,何不脱下长衫挂林梢;不,不,千年浩气在,百代书生香飘,只有长衫在身留,我乃孔门读书人,不着长衫,何以见尧舜”寒秋飒飒,孔乙己在破孔子庙中枯树枯井旁对着孔子像对着自己的长衫的一段对“到底脱不脱掉”内心世界的纠结与抉择,让我看着的时候,心一直悬在半空之中,期待着他的抉择,最后我的心算是终于放下了,因为孔乙己的抉择,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他在被剥夺了生活理想的情境之下,本应如同被层层抽走了柱子,土崩瓦解,长衫也就散成片片散布,然而在最后的一刻他还是选择了誓死穿着他的“长衫”。此情此景,不让人感动吗?
当最后女戏子问道:“先生,你把这一切都留给了我,那你还有什么呢?”孔乙己答道:“一件长衫挂残生,乘风归去一身轻松!”顿时,我有拍案而起,跟着戏子一起喊道:“佩服啊,佩服!”
相比于文章《孔乙己》,描写最终孔乙己脱下了长衫,以体现鲁迅先生刻画此形象的揭露封建社会的目的,我更喜欢茅威涛越剧版的《孔乙己》让最后孔乙己
以宁可“我给大家唱个小曲,换壶酒,行吗?”,也不脱掉他的长衫来收场。
种种分析与体悟,倒让我对孔乙己的破长衫有了几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