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古戏台的越剧知识历史值得温习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金庭炉峰庙古戏台

甘霖黄箭坂古戏台

嵊州有着数量众多、形式精美、建筑精湛的古戏台,这些戏台包含了浓郁的越剧知识和历史文化。它们或隐居在偏僻的乡村中,或静静躺在小镇的集市里,或被时代的风雨所湮没着。这些戏台曾见证了当年的丝竹乐音,并保留了越剧文化的珍贵遗产。世代民间艺人辛勤耕耘的艰苦生活,不仅收藏了簇拥的人群和如雷的掌声,还见证了越剧文化的兴起和辉煌。从浙江嵊州市的城乡到处走,你会看到一座座设计独特的古戏台——越剧的诞生之地。正是在这些人们逐渐遗忘的古戏台上,越剧这一剧种逐渐成长;也是在这些古戏台上,出演了享誉海内外的越剧“十姐妹”中的袁雪芬、傅全香、筱丹桂、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等6位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如今,古戏台依然保留着越剧文化的精髓,逢年过节、喜庆典礼、庙会赶集,人们总要邀来戏文班子,在古戏台上表演三天三夜。据嵊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的统计,目前该市尚存约200个古戏台,其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历史价值之高,在全国范围内非常罕见。古戏台之美和建筑之精,让人惊叹。它们或隐藏在偏远乡村,或静静躺卧在乡镇市场中心,或已被岁月淹没……古戏台曾回响着丝竹乐音,见证着世代民间艺人的坎坷历程,也收藏着簇拥观众的欢呼掌声。每一个古戏台,都承载着独特的古越文化。

而在嵊州,不能不提甘霖镇施家岙村的绳武堂宗祠古戏台。这里是嵊州市第一个女子越剧科班的诞生地。越剧这一剧种曾在此繁荣发展,也因此催生了琳琅满目的优秀演员。

在旧时,施家岙的族规十分森严,女性不被允许登台演戏。然而,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越剧界先驱们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24位女子越剧科班演员在晒场上搭起了一座草台,“串红台”依然每逢节日排演。这里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们通过不懈地努力,为越剧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施家岙古戏台的历史可谓传奇。这座古戏台见证了越剧这一剧种的兴起,并在推动女子越剧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越剧科班还未出现之前,施家岙的绳武堂族规非常严格,不允许女性上台演戏。然而,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24位女子越剧演员并没有放弃,她们在草台上练习,为梦想奋斗不止。

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这副女子越剧科班在大上海的表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们成为村里的英雄人物。后来,施家岙村落下的杀鸡祭台也成了传统,为女班开放绳武堂,让她们在祠堂古戏台上为村民免费演出越剧,全村因此欢腾不已。演出的节目包括《双珠凤》、《玉莲环》、《三官堂》等,让人们更加热爱越剧这一文化艺术形式。

经过多年的沧桑历程,施家岙古戏台在2000年得到了重修。这座向南坐北的单檐歇山顶翘角戏台饰有堆塑“龙吻”、“瓦将军”、“双单公主追狄青”的歇山顶,藻井上饰八道斗拱,井顶镌有《二龙抢珠》,寓意“发福”。四周藻井雕有八只蝙蝠,寓意“多福多寿”。戏台前的石雕狮子护卫和后台屏风上的彩绘壁画《双凤》,都展现了施家岙古戏台的文化魅力。

属于城隍庙古戏台。四只木雕雀替这座古戏台雕有《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形象,体现了嵊州地域文化特色。整座古戏台充满了古朴典雅之气,颇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古戏台的宽度为4.8米,高度离地1.7米。四根石柱之间的楹联描绘了水流、月光、江风和流云等美丽景象,其中“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更是展现了越剧歌舞元素的特点。

城隍庙古戏台

城隍庙古戏台是嵊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之一,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这座古戏台见证了嵊州越剧的发展和历史变迁。越剧是中国优秀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这类戏曲以嘉兴音乐为基础,通常由女性表演,以清新秀丽的唱腔、动人心弦的旋律以及优美的舞蹈表现力著称。城隍庙古戏台的保存,既是嵊州维护传统文化的一份努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份履行。城隍庙古戏台在嵊州市区堪称一绝。城隍庙建于清嘉庆九年,庙门石库城堡式,门前石狮扶栏雕刻精美。戏台重檐歇山顶,青灰筒瓦,正脊如龙吻,左右垂脊各立瓦神戏文武将,整座戏台呈现出古朴灵动的风貌。戏台的“亚”字形柱础、檐下挂落的雕刻、牛腿的画面构图以及十六组斗拱组成的藻井,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在清末民初时期,这座戏台演出的多为大班戏,女子越剧演员还未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上世纪30年代,随着女子越剧在上海地区的广泛传播,城隍庙古戏台也开始有女子越剧演员上场演出。

越剧是中国南方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浙江嘉兴音乐为基础,因产生于嘉兴、绍兴等地,又称为“嘉兴腔”或“绍兴腔”,具有优美的唱腔、动人的旋律以及精致的舞蹈。女子越剧则又被称为“越剧后来居上、家喻户晓”。现在,城隍庙古戏台已成为嵊州市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的目光。

在过去,女子演员登上城隍庙古戏台演出被视为亵渎神灵的陋习已被打破。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姚水娟等知名越剧名伶,都曾在这座戏台上演出。女子越剧班要前往宁波、绍兴、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演出,往往都会先在这个戏台进行“测试”并筹集资金。此外,某些戏班或演员在外发迹后回到家乡,或在年关时回家,也会在这个戏台上演出“看家戏”,以显示戏班阵容,扩大个人影响。

崇仁玉山公祠古戏台

瞻山庙古戏台,是目前演出最多的古戏台之一。越剧是江南地区一种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这种表演以嘉兴音乐为基础,风格优美、曲调动人,具有高度的表演技巧和精良的舞蹈技巧。从施银花到贾灵凤,再到十姐妹,代表越剧最高水平的演员都曾在这个戏台上出演,展示了越剧的巅峰之作。如今,瞻山庙古戏台已成为浙江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越剧爱好者的目光。位于嵊州市崇仁镇廿八都村的瞻山庙,大殿两进,仪门、古戏台,配殿等建筑气势非凡。这座古戏台坐西朝东,高达25米,宽5.1米,深4.8米,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戏台充满了浓郁的越剧氛围,戏台两侧的廊屋和雕刻精美的戏曲人物,让人仿佛置身于越剧的舞台之上。歇山顶下是八角藻井,雕有流畅的线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之美。后面的厢房宽达24.5米,是演员化装、练习和休憩的场所,门窗栏杆均被木雕彩绘花鸟所装饰,精美非凡。

越剧是一种源自江南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嘉兴音乐为基础,以优美的唱腔、精致的舞蹈和动人的旋律著称。瞻山庙古戏台是越剧舞台上的重要代表之一,是越剧文化遗产的瑰宝。从唐瑛茹、郑慕晖、孙菊仙到今天的梅兰芳、申宝仪、朱振芳等众多越剧名家都曾在这里演出。如今,瞻山庙古戏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的精美绝伦,让人们感受到越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位于嵊州市崇仁镇廿八都村的瞻山庙古戏台,是越剧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里就已经成为酬神谢戏的场所,各路名班和小歌班争着在这里演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越剧名家马潮水、魏梅朵、袁雪芬、傅全香等人都在这里展露过才华,演出越剧经典剧目。如今,瞻山庙古戏台在庙会期间依然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越剧迷前来观看演出。同时,来自不同地区的越剧爱好者还会在这里同台演出,以此传承越剧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这个古老的舞台,永远是越剧文化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Similar Posts